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奥尔夫其人 | 第11-18页 |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 第11-13页 |
二、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上的成就 | 第13-18页 |
(一) 以其姓名命名的儿童音乐教育法的创始者 | 第14-16页 |
(二) 创造并奠定了20世纪音乐创作中的"奥尔夫风格"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他的杰作《卡尔米纳·布拉纳》 | 第18-56页 |
一、诞生经过 | 第18-23页 |
二、音乐观念 | 第23-24页 |
三、艺术构思 | 第24-26页 |
四、艺术特色 | 第26-27页 |
五、音乐分析 | 第27-56页 |
(一) 序幕部分(1-2) | 第27-30页 |
(二) 第一部分 春天(3-10) | 第30-40页 |
1. 《初春》Primo Vere(In Springtime)(3-5) | 第31-34页 |
2. 《草地上》Uf Dem Anger(On the Lawn)(6-10) | 第34-40页 |
(三) 第二部分 在酒店里(11-14) | 第40-46页 |
(四) 第三部分 爱的宫殿(15-24) | 第46-55页 |
1. 《爱的宫殿》(Courd D’Amours)(15-23) | 第46-54页 |
2. 《勃兰齐弗洛尔与海伦》(Blanziflor Et Helena)(24) | 第54-55页 |
(五) 尾声部分(25)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卡尔米纳·布拉纳》的演出、流传情况 | 第56-62页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第56-58页 |
(一) 1937年首演于法兰克福 | 第56-57页 |
(二) 希特勒柄政时期曾遭禁演 | 第57-58页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第58-62页 |
(一) 流传世界各国和地区 | 第58-60页 |
(二) "柏林墙"倒塌前的历史性演出 | 第60页 |
(三) 1985年在中国首演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4页 |
注释 | 第64-66页 |
附录一 1985年8月《卡尔米纳·布拉纳》由上海乐团在中国上海首演时用于演出的,廖乃雄译配的全部中文唱词 | 第66-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视听资料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