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空间指示与语言主观性--空间指示语的认知心理分析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空间指示与语言主观性--空间指示语的认知心理分析
论文目录
 
声明第1 页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3-4 页
Acknowledgement第4-5 页
Abstract (English)第5-6 页
Abstract (Chinese)第6-7 页
List of Figures第7-10 页
Chapter 1 Introduction第10-13 页
  1.1. Origin of the Research第10-11 页
  1.2. Outline of the Present Study第11-12 页
  1.3. Explanation of Some Terms第12-13 页
Chapter 2 Review of Research Literature第13-34 页
  2.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eixis第13-15 页
  2.2. Introduction of Spatial Deixis第15-18 页
    2.2.1. Non-deictic and Deictic Usage第15-16 页
    2.2.2. Deictic Usage and Anaphoric Usage第16-18 页
      2.2.2.1. Gestural and Symbolic Uses第16-17 页
      2.2.2.2. Deictic and Anaphoric Uses第17-18 页
  2.3.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Spatial Deixis第18-24 页
    2.3.1. Semantic Approach to Spatial Deixis第18-20 页
    2.3.2. Pragmatic Approach to Spatial Deixis第20-22 页
    2.3.3.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to Spatial Deixis第22-23 页
    2.3.4. Summary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第23-24 页
  2.4. Empirical Studies of Spatial Deixis第24-29 页
    2.4.1. Studies Conducted in North America第26-27 页
    2.4.2. Studies Conducted in East Asia第27-29 页
  2.5. The Study of Subjectivity第29-32 页
    2.5.1. Locutionary Subjectivism第30-31 页
    2.5.2. Speaker’s Perspective第31-32 页
    2.5.3. Speaker’s Affect第32 页
  2.6. Subjectivity and Deixis第32-34 页
Chapter 3 Spatial Deixis in Conversation第34-45 页
  3.1. Deictic Center and Egocentricity第34-40 页
    3.1.1. Canonical Situation of Utterance第35-36 页
    3.1.2. Deictic Readjustment第36-40 页
      3.1.2.1. Neutralized This or That第37-38 页
      3.1.2.2. Deictic Projection第38-39 页
      3.1.2.3. The Third Point of Spatial Deictics第39-40 页
  3.2. Psychological Distance第40-44 页
    3.2.1. Empathetic Deixis第40-44 页
      3.2.1.1. Emotional Proximity第42-43 页
      3.2.1.2. Emotional Distance第43-44 页
  3.3. Summary第44-45 页
Chapter 4 Semantic Parameters of Spatial Deixis第45-52 页
  4.1. Anchor第45-48 页
    4.1.1. Speaker Anchor第46 页
    4.1.2. Addressee Anchor第46-48 页
  4.2. Spatial Demarcation第48-49 页
  4.3. Functional Parameters第49-50 页
  4.4. Summary第50-52 页
Chapter 5 Conceptualizatio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第52-58 页
  5.1. Relation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第52-55 页
    5.1.1. Semanticism, Pragmaticism and Complementarism第52-53 页
    5.1.2. Tripartite Model of Language System第53-55 页
  5.2. Conceptualizatio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第55-58 页
    5.2.1. Bridge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External World第55-57 页
    5.2.2. Bickerton’s View on Conceptualization第57-58 页
Chapter 6 Conclusion第58-60 页
Bibliography第60-63 页

本篇论文共63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空间指示与语言主观性--空间指示语
表面活性剂对萘在气/液界面行为的影
论物权公示的效力
文化内涵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转Bt基因与杀虫剂施用对水稻根际微
环境法基本制度研究
中美传媒网站交互性比较
多氯联苯(PCBs)的环境生态毒性研
土地征收程序制度研究
从TIV三层次视点考察我国教育技术发
壳聚糖包膜复混肥的研制及其养分释
宪法价值冲突问题研究
走向地平线--《他们眼望上苍》中女
酶处理对绿茶提取液品质影响的研究
烟草花叶病对烟草光谱特性的影响
农村社会转型中法治建设的困境及其
四株苏云金杆菌杀虫活性、培养条件
论当代中国的法律规避
花境的分析借鉴与应用实践研究--以
论中国判例法制度的建构
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
论苏联法对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
春石斛兰离体培养、再生过程生理变
私法权利的冲突研究
浙江省粮食安全、土地潜力分析和对
网络时代的“公民性”社会资本与法
荞麦籽粒芦丁与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
法治进程中农民工话语权根基的培育
稻米品质形成的淀粉理化基础与细胞
中国转型期公共政策制定的模糊性问
上海郊区城镇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
试析民进党上台后海峡两岸关系中的
图式理论与当代汉语名名复合词的解
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12的功能验证
论新世纪统一战线理论及现实意义
阅读理解的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对外
特留份制度研究
壳聚糖和Ca(NO3
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中的发展
航天水稻新品种在温州的应用推广和
中西方伦理思想中的理欲观研究
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一项促学形成
城市雕塑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杭州市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实践哲学
《白雪公主》嬗变研究--The Evolut
B型烟粉虱与本地ZHJ-2烟粉虱的竞争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
纯理功能的传译--功能语言学理论框
斯宾格勒文化危机理论研究
菜蛾盘绒茧蜂毒液对寄主小菜蛾生理
教师的观念与外语教学--一项基于八
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
向心理论的参数化研究及其在汉语指
籼型杂交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
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
白菜开花时间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及
 
空间指示论文 主观性论文 自我中心性论文 语义义素论文 概念化论文 心理距离论文 移情指示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soniax1**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