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有关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的法律漏洞、裁判纷争和学理争议 | 第11-28页 |
(一)法律漏洞:调整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的规范缺失 | 第11-14页 |
(二)漏洞填补中的裁判分歧 | 第14-19页 |
(三)学理争议探求适用规范的尝试 | 第19-28页 |
1. 汉语法学界对相关问题的争论 | 第19-23页 |
2. 德国学理上的见解 | 第23-28页 |
二、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的结构及其类型化 | 第28-32页 |
(一)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的法律结构及其认定 | 第28-31页 |
1.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的法律结构 | 第28-30页 |
2.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30-31页 |
(二)冒名负担行为与冒名处分行为的区分 | 第31-32页 |
三、法律行为成立——生效路径下对冒名负担行为的分析 | 第32-47页 |
(一)先决问题: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与代理制度的容斥判断 | 第33-34页 |
(二)冒名负担行为的成立视角考察 | 第34-38页 |
1.主体名义对交易无影响的法律行为 | 第35页 |
2.主体名义对交易影响至重的法律行为 | 第35-38页 |
(三)相对人明知的冒名负担行为之效力 | 第38-39页 |
(四)相对人不知的冒名负担行为之效力:法律行为效力瑕疵规范的检索 | 第39-47页 |
1.欺诈对于冒名负担行为效力判断的影响 | 第40-43页 |
2. 刑事法律对于冒名负担行为效力判断的影响 | 第43-45页 |
3.小结:相对人不知的冒名负担行为之效力 | 第45-47页 |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之行为中的物权变动 | 第47-54页 |
(一)相对人明知对方冒用他人名义缔结负担行为下的物权变动 | 第48-49页 |
(二)相对人不知对方冒用他人名义缔结负担行为下的物权变动 | 第49-54页 |
1.冒名处分行为的引入 | 第49页 |
2.冒名处分行为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第49-51页 |
3.积极信赖保护的适用判断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