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8
页 |
论文符号说明 | 第8-12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
页 |
· 商业前景良好的绿色新能源—海流能 | 第12-14
页 |
· 海流能发电装置发展现状 | 第14-17
页 |
· 水平轴式海流能发电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
页 |
· 垂直轴式海流能发电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7
页 |
· 海流能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介绍 | 第17-21
页 |
· 桨叶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 第17-18
页 |
· 传动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8-19
页 |
· 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0
页 |
· 自对流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0-21
页 |
· 安装与维修技术 | 第21
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难点 | 第21-23
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1-22
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
页 |
第二章 海流能发电装置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3-31
页 |
· 海流能的计算 | 第23
页 |
· Betz理论 | 第23-24
页 |
· 叶轮特性系数 | 第24-25
页 |
· 桨叶翼型的几何参数和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 第25-30
页 |
· 桨叶翼型的几何特性 | 第25-26
页 |
· 作用在桨叶翼型上的液动力 | 第26-27
页 |
· 桨叶的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 第27-3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
页 |
第三章 海流能发电装置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 第31-51
页 |
· 水平轴式海流能发电装置结构原理介绍 | 第31-32
页 |
· 海流能发电装置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32-37
页 |
· 概述 | 第32-33
页 |
· 采用容积调速的海流能发电装置液压能量传递系统工作原理 | 第33-37
页 |
· 采用容积调速的海流能发电装置能量传递系统设计 | 第37-49
页 |
· 总体设计概述 | 第37
页 |
· 液压动力系统设计 | 第37-46
页 |
· 发电机选择 | 第46-48
页 |
· 电气部分的设计 | 第48-4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
页 |
第四章 采用容积调速的海流能发电装置能量传递系统的理论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 第51-66
页 |
· 海流能发电装置能量传递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51-59
页 |
· 叶轮的流体力学特性 | 第52-54
页 |
· 液压系统环节 | 第54-58
页 |
· 发电机与负载控制器的模型 | 第58-59
页 |
· 系统仿真分析 | 第59-65
页 |
· 海流流速模型 | 第60-61
页 |
· 变速恒频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61-64
页 |
· ISC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64-6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
页 |
第五章 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 第66-80
页 |
· 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的原理介绍 | 第66-69
页 |
· 自对流系统的介绍 | 第66
页 |
· 变桨距系统的介绍 | 第66-67
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工作原理 | 第67-69
页 |
· 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的设计 | 第69-79
页 |
· 机械结构设计 | 第69-70
页 |
· 系统关键部分计算 | 第70-7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
页 |
第六章 “水下风车”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的半物理仿真试验研究 | 第80-93
页 |
· “水下风车”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台介绍 | 第80-85
页 |
· 总体结构 | 第80-81
页 |
· 电液比例变桨距机构以及加载装置 | 第81-82
页 |
· 仿真平台模拟部分 | 第82-85
页 |
· “水下风车”自对流与变桨距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研究 | 第85-92
页 |
· 启动状态 | 第86-88
页 |
· 低于额定流速运行工况 | 第88-89
页 |
· 高于额定流速运行工况 | 第89-90
页 |
· 停机工况 | 第90-92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
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
页 |
· 课题总结 | 第93
页 |
· 展望 | 第93-95
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
页 |
附录 | 第98-99
页 |
致谢 | 第9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