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引言 | 第1-11
页 |
第一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产业和企业的特征 | 第11-16
页 |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及意义 | 第11-12
页 |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产业和企业特征 | 第12-16
页 |
一 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产业的特征 | 第12-13
页 |
二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聚的性质 | 第13-14
页 |
三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特征—知识管理 | 第14-16
页 |
第二章 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 | 第16-43
页 |
第一节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6-29
页 |
一 产业集聚的概念 | 第16-17
页 |
二 有关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7-19
页 |
三 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研究 | 第19-25
页 |
四 产业集聚形成的三个诱因和产业集聚的三种生成模式(以广东企业集群为例) | 第25-27
页 |
五 产业集聚的识别标准、划分类型和其内部构成 | 第27-29
页 |
第二节 产业集聚在国内外的实践 | 第29-43
页 |
一 世界产业集聚的基本现状 | 第29-30
页 |
二 高科技产业群的中外对比(以中关村、美国硅谷和中国台湾的新竹为例) | 第30-37
页 |
三 传统产业群——以“第三意大利”和“大唐袜业”为例 | 第37-39
页 |
四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9-43
页 |
第三章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创新系统 | 第43-56
页 |
第一节 区域创新系统 | 第43-56
页 |
一 区域创新系统 | 第43-51
页 |
二 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 | 第51-52
页 |
三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其效率 | 第52-53
页 |
四 几种典型的区域创新网络及其比较 | 第53-56
页 |
第四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性与互动性及其产生的竞争优势 | 第56-62
页 |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系统二者本身的相关性和互动性 | 第56-57
页 |
一 空间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营建 | 第56
页 |
二 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促进了产业集聚体形成的重要机理的发生—外部范围经济的形成 | 第56-57
页 |
第二节 产业集聚体的竞争优势 | 第57-62
页 |
一 产业集聚体的优势来源 | 第57
页 |
二 由产业集聚的属性决定的其独特的社会资本竞争优势 | 第57-59
页 |
三 柔性集聚体内的新企业快速衍生与成长增强了集聚体自身的竞争力 | 第59-61
页 |
四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总表(表7)及其启示 | 第61-62
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6
页 |
第一节 区域产业集聚及其产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63-64
页 |
一 关于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3
页 |
二 关于区域产业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63-64
页 |
三 区域产业集聚和创新系统的发展需要实行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 | 第64
页 |
第二节 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建议 | 第64-66
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
页 |
后记 | 第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