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7
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
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
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1
页 |
一、西方货币资产传导渠道理论 | 第8-10
页 |
二、国内学者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研究 | 第10-11
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 第11-13
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基础 | 第13-17
页 |
第一节 信贷渠道的理论渊源 | 第13-14
页 |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渠道 | 第14
页 |
第三节 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 第14-15
页 |
第四节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整体框架 | 第15-17
页 |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现状分析 | 第17-22
页 |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分析 | 第17-19
页 |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经验分析 | 第19-21
页 |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19
页 |
二、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 | 第19-20
页 |
三、货币政策逐步深化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20
页 |
四、间接调控制度确立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 | 第20-21
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1-22
页 |
第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 | 第22-38
页 |
第一节 中央银行在信贷传导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第22-27
页 |
一、监管职责分离对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22-23
页 |
二、实证分析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的影响 | 第23-27
页 |
三、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运用资金总量的控制 | 第27
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结构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 | 第27-32
页 |
一、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出现多元化,但是贷款仍然占主导地位 | 第27-28
页 |
二、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 | 第28-29
页 |
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与信贷传导机制 | 第29-30
页 |
四、银行信贷过度集中,扭曲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 第30-32
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32-35
页 |
一、信贷配给导致银行贷款结构不平衡 | 第33-34
页 |
二、信贷配给使信贷传导产生时滞 | 第34
页 |
三、信贷配给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的传导,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 | 第34-35
页 |
第四节 企业高负债率和结构因素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35-37
页 |
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缺陷,整体资产负债率偏高 | 第35-36
页 |
二、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信贷传导效应 | 第36-37
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7-38
页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38-45
页 |
第一节 提高中国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和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水平 | 第38-40
页 |
一、加强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实施力度 | 第38-39
页 |
二、加强区域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第39
页 |
三、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工具多样化 | 第39-40
页 |
第二节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行为与机制 | 第40-42
页 |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委托代理制度 | 第40-41
页 |
二、注重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传导作用,支持其发展 | 第41
页 |
三、加快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步伐 | 第41-42
页 |
四、加强信贷资金运用监控,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体制 | 第42
页 |
第三节 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对企业的有效性 | 第42-45
页 |
一、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降低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 第42-43
页 |
二、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 第43
页 |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 | 第43-45
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
页 |
后记 | 第47-48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 第4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