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语文教材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英文摘要 | 第7-8
页 | 导论 | 第8-18
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
页 |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术语界定 | 第9-11
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7
页 | 四、论文结构及内容概要 | 第17-18
页 | 第一章 我国语文教材心理化的历史发展 | 第18-48
页 | 第一节 古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 | 第19-28
页 | 一、《急就篇》:日用百科,秀外慧中 | 第20-22
页 | 二、“三”、“百”、“千”系列教材:珠联璧合,流行千载 | 第22-26
页 | 三、古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评价 | 第26-28
页 |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 | 第28-36
页 | 一、《开明国语课本》:贴近生活,图文并茂 | 第29-33
页 | 二、《国文百八课》:单元体系,注重知识 | 第33-35
页 | 三、现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评价 | 第35-36
页 | 第三节 当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 | 第36-48
页 | 一、人教2000版九义初中语文教材:联系生活,注重体验 | 第39-44
页 | 二、人教2003版高中语文教材: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 第44-47
页 | 三、当代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发展评价 | 第47-48
页 | 第二章 心理学理论与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融合 | 第48-69
页 | 第一节 三维目标的心理学诠释 | 第48-56
页 | 一、“知识和能力”维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理念 | 第50-51
页 | 二、“过程和方法”维度与认知心理学基本理念 | 第51-54
页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念 | 第54-56
页 | 第二节 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心理化建构 | 第56-69
页 |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 第57-61
页 | 二、认知心理学对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 第61-66
页 |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 第66-69
页 | 第三章 语文教材心理化的新探索 | 第69-79
页 | 第一节 宏观设计理念:以言语活动组织教材 | 第70-74
页 | 一、“语文”与言语活动 | 第70-71
页 | 二、言语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 第71-73
页 | 三、以言语活动组织语文教材 | 第73-74
页 | 第二节 微观设计:渗透语文学科三维目标 | 第74-79
页 | 一、导学系统——先行组织 | 第75-76
页 | 二、选文系统——以人为本 | 第76-77
页 | 三、知识系统——促进迁移 | 第77-78
页 | 四、练习系统——后效强化 | 第78-79
页 | 结语 | 第79-80
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
页 | 后记 | 第87-8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