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2. 论文立论依据 | 第12-13页 |
3.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奶牛业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2 产乳热 | 第15-16页 |
· 产乳热及其相关疾病 | 第15-16页 |
· 产乳热的发病机理 | 第16页 |
3 产乳热的预防 | 第16-17页 |
4 日粮调控 | 第17-22页 |
· 调控日粮的DCAD 值 | 第17-20页 |
· DCAD 的概念 | 第17-18页 |
· DCAD 的计算方法 | 第18页 |
· DCAD 对血Ca 浓度调节作用的机理 | 第18-20页 |
· 调控日粮DCAD 值及钙、镁水平预防产乳热的研究 | 第20-21页 |
· 调控日粮DCAD 值及钙、镁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第21页 |
· 调整日粮DCAD 水平及钙、镁水平的注意事项 | 第21-22页 |
· 控制阴离子盐的添加量及饲粮中K~+、Na~+含量 | 第21页 |
· 控制日粮Ca 水平 | 第21页 |
· 配合高Mg 日粮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27页 |
1 试验动物和日粮 | 第22页 |
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第22-25页 |
3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5页 |
· 干物质采食量(DMI)的测定 | 第25页 |
· 尿样的采集 | 第25页 |
· 血样的采集和血清的制备 | 第25页 |
· 产乳量的记录和乳样的采集与储存 | 第25页 |
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5-26页 |
· 尿液pH 值 | 第25页 |
· 血清指标测定 | 第25页 |
· 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测定 | 第25-26页 |
· 尿液生化指标测定 | 第26页 |
· 产奶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乳成分的测定 | 第26页 |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49页 |
1 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对尿液pH 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9-43页 |
·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血清Ca 浓度的影响 | 第29-33页 |
·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血清Mg~(2+)浓度的影响 | 第33-36页 |
·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奶牛血清P、Na~+、K~+浓度的影响 | 第36-39页 |
·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奶牛血清激素PTH 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奶牛血清激素羟脯氨酸的影响 | 第40-43页 |
4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3-46页 |
5 不同DCAD 日粮Ca、Mg 水平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6 不同DCAD 值日粮Ca、Mg 水平对奶牛产后健康状况的影响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1 论文创新点 | 第50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5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