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 | 第12-14页 |
1.2.1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 | 第12-13页 |
1.2.2 原油乳状液的成膜物质 | 第13-14页 |
1.2.3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 第14页 |
1.3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 | 第14-17页 |
1.3.1 化学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 第15页 |
1.3.2 影响破乳的因素 | 第15-17页 |
1.3.3 理想破乳剂须具备的条件 | 第17页 |
1.4 破乳剂的种类以及改性 | 第17-20页 |
1.4.1 破乳剂的种类 | 第17-19页 |
1.4.2 破乳剂的改性方法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腰果酚胺树脂嵌段聚醚的合成及基本性质的测定 | 第26-46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7-31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2.2 嵌段聚醚的合成 | 第28-30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3.1 CT聚醚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1-32页 |
2.3.2 CT聚醚的红外光谱 | 第32-33页 |
2.3.3 CT嵌段聚醚的静态光散射 | 第33-34页 |
2.3.4 CT嵌段聚醚的浊点 | 第34-35页 |
2.3.5 CT嵌段聚醚的HLB,水数以及RSN值 | 第35-36页 |
2.3.6 CT嵌段聚醚的表面活性 | 第36-41页 |
2.3.7 CT18620羟值的测定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CT聚醚的改性及破乳性能研究 | 第46-58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46-49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6-47页 |
3.2.2 CT18620的甲基乙氧基硅油改性 | 第47-48页 |
3.2.3 破乳剂破乳性能的评价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3.1 影响破乳效果的因素 | 第49-53页 |
3.3.2 硅油改性CT18620的室内破乳性能评价 | 第53-54页 |
3.3.3 CT嵌段聚醚的平台破乳性能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聚(丙烯醇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 | 第58-73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58-62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8-59页 |
4.2.2 新型聚醚类破乳剂PAPE-AMPS的合成 | 第59-61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4.3.1 新型破乳剂PAPE-AMPS的核磁谱图分析 | 第62-65页 |
4.3.2 新型破乳剂PAPE-AMPS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65页 |
4.3.3 新型破乳剂PAPE-AMPS分子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4.3.4 新型破乳剂PAPE-AMPS破乳性能的室内评价 | 第66-68页 |
4.3.5 加入破乳剂后原油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析 57 | 第68-71页 |
4.4 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破乳剂EDP603的中试 | 第73-81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73-76页 |
5.2.1 破乳剂EDP603的放大生产 | 第73-74页 |
5.2.2 破乳剂EDP603的室内评价方法 | 第74页 |
5.2.3 海上平台采出液的处理流程 | 第74-75页 |
5.2.4 海上平台流程试验的评价方法 | 第75-7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0页 |
5.3.1 破乳剂EDP603吨级放大产品的室内评价结果 | 第76-78页 |
5.3.2 破乳剂EDP603的海上平台流程试验结果 | 第78-80页 |
5.4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