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接入技术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6页 | 1.2 可见光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论文的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2.1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21-22页 | 2.2 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22-25页 | 2.2.1 白光LED照明光源布局设计 | 第22-23页 | 2.2.2 光源调制带宽 | 第23-24页 | 2.2.3 VLC系统信道模型 | 第24页 | 2.2.4 OFDM技术 | 第24-25页 | 2.2.5 OCDMA技术 | 第25页 | 2.3 室内可见光通信组网技术 | 第25-28页 | 2.3.1 室内可见光通信组网技术现状 | 第25-26页 | 2.3.2 典型的室内VLC系统 | 第26-27页 | 2.3.3 可见光网络架构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通信网络多址接入协议 | 第29-39页 | 3.1 多址接入协议概述 | 第29-30页 | 3.1.1 多址接入协议的分类 | 第29-30页 | 3.2 固定多址接入协议 | 第30-31页 | 3.2.1 TDMA协议 | 第30页 | 3.2.2 FDMA协议 | 第30-31页 | 3.2.3 CDMA协议 | 第31页 | 3.2.4 WDMA协议 | 第31页 | 3.3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 | 第31-37页 | 3.3.1 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 | 第31-35页 | 3.3.2 载波侦听多址协议 | 第35-37页 | 3.4 预约多址接入协议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CSMA/TDMA设计方案 | 第39-47页 | 4.1 CSMA/TDMA协议描述 | 第39-40页 | 4.1.1 帧和时隙结构 | 第39页 | 4.1.2 运行方式 | 第39-40页 | 4.1.3 LED终端 | 第40页 | 4.2 改进的CSMA/CA协议 | 第40-42页 | 4.2.1 改进CSMA/CA协议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4.2.2 退避算法 | 第41-42页 | 4.3 TDMA时段协议 | 第42-44页 | 4.3.1 TDMA时段协议 | 第42-43页 | 4.3.2 时隙同步 | 第43页 | 4.3.3 时隙分配 | 第43-44页 | 4.4 CSMA时段持续时间 | 第44-45页 | 4.5 吞吐量分析 | 第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CSMA/TDMA协议仿真及分析 | 第47-55页 | 5.1 碰撞概率仿真 | 第48页 | 5.2 T_(CAP)长度仿真 | 第48-49页 | 5.3 吞吐量仿真分析 | 第49-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