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分子荧光的产生 | 第11-12页 |
1.2 荧光的各项主要参数 | 第12-13页 |
1.2.1 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斯托克斯位移 | 第12页 |
1.2.2 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 | 第12-13页 |
1.2.3 荧光寿命 | 第13页 |
1.3 荧光染料的介绍 | 第13-16页 |
1.3.1 香豆素类 | 第14页 |
1.3.2 萘酰亚胺类 | 第14页 |
1.3.3 氟硼荧类 | 第14-15页 |
1.3.4 呫吨类荧光染料 | 第15页 |
1.3.5 花菁类 | 第15-16页 |
1.3.6 四苯乙烯类 | 第16页 |
1.4 荧光分子探针 | 第16-26页 |
1.4.1 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原理 | 第17-20页 |
1.4.2 荧光分子探针的响应机理 | 第20-26页 |
1.5 基于四苯乙烯和罗丹明类染料的荧光分子探针 | 第26-34页 |
1.5.1 基于四苯乙烯聚集诱导发光的荧光探针 | 第26-29页 |
1.5.2 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的荧光分子探针 | 第29-3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4-37页 |
第2章 基于4,4-双乙二胺键连四苯乙烯衍生物(DEDA-TPE)的Al~(3+)荧光探针 | 第37-44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2.2.2 探针DEDA-TPE的合成路线 | 第38-39页 |
2.2.3 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39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9-43页 |
2.3.1 探针DEDA-TPE在不同溶剂中的灵敏度 | 第39-40页 |
2.3.2 探针DEDA-TPE的荧光光谱 | 第40-41页 |
2.3.3 探针DEDA-TPE的选择性 | 第41-42页 |
2.3.4 探针DEDA-TPE和Al~(3+)的络合模式 | 第42-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基于四席夫碱基四苯乙烯化合物(TSB-TPE)的Zn~(2+)荧光分子探针 | 第44-5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3.2.2 TSB-TPE的合成路线 | 第45-46页 |
3.2.3 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46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0页 |
3.3.1 探针TSB-TPE在不同溶剂中的灵敏度 | 第46-47页 |
3.3.2 探针TSB-TPE的荧光光谱 | 第47-48页 |
3.3.3 探针TSB-TPE的选择性 | 第48-49页 |
3.3.4 探针TSB-TPE和Zn~(2+)的络合模式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基于香豆素-罗丹明构建TBET荧光探针用于对Hg~(2+)比例型检测 | 第52-61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4.2.2 探针CR的合成 | 第53-54页 |
4.2.3 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54页 |
4.2.4 细胞的培养和成像 | 第54-55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5-60页 |
4.3.1 探针CR的优化设计 | 第55页 |
4.3.2 探针CR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55-56页 |
4.3.3 探针CR的荧光光谱 | 第56-57页 |
4.3.4 探针CR的选择性 | 第57-58页 |
4.3.5 探针CR的能量转移机理 | 第58页 |
4.3.6 活体细胞的生物成像 | 第58-59页 |
4.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