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2.1 机构知识库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1.1 国外机构知识库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2.1.2 国内机构知识库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2 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 | 第21-27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第3章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3.1 资源整合内涵阐释 | 第27-29页 | 3.1.1 资源整合的概念 | 第27页 | 3.1.2 数字资源整合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第27-28页 | 3.1.3 机构知识库对于资源整合的需求性 | 第28页 | 3.1.4 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对机构知识库的意义 | 第28-29页 | 3.2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3.2.1 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30页 | 3.2.2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 第30-31页 | 3.3 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相关理论 | 第31-37页 | 3.3.1 政策支撑方面 | 第31-33页 | 3.3.2 经费保障方面 | 第33页 | 3.3.3 资源收集方面 | 第33-34页 | 3.3.4 数据标准方面 | 第34-37页 | 第4章 国内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概况调查 | 第37-47页 | 4.1 机构知识库数字资源整合的现状 | 第37-42页 | 4.1.1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 第37-38页 | 4.1.2 中科院机构知识库 | 第38-39页 | 4.1.3 国立台湾大学机构典藏(NTUR) | 第39-41页 | 4.1.4 香港科技大学机构知识库(HKUST) | 第41-42页 | 4.2 现状分析总结 | 第42-47页 | 4.2.1 IR联盟及整合系统平台的优越性 | 第42-43页 | 4.2.2 香港地区对于数据标准有着独到的处理方法 | 第43-44页 | 4.2.3 各机构有着各自对于版权问题的处理方法 | 第44页 | 4.2.4 机构内外部异构资源整合,各有所长 | 第44-45页 | 4.2.5 资金保障方面,港台遥遥领先 | 第45页 | 4.2.6 质量标准控制体系亟待完善 | 第45-47页 | 第5章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模式 | 第47-55页 | 5.1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的关键要素 | 第47-48页 | 5.2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8-49页 | 5.3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模式流程 | 第49-50页 | 5.4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模式具体内容 | 第50-55页 | 5.4.1 资源入库阶段 | 第50-51页 | 5.4.2 资源管理阶段 | 第51-53页 | 5.4.3 资源服务阶段 | 第53-55页 | 第6章 机构知识库资源整合发展对策 | 第55-61页 | 6.1 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 | 第55-56页 | 6.2 发展IR联盟,合作共建共享 | 第56页 | 6.3 构建机构知识库的内外部支持环境 | 第56-58页 | 6.3.1 构建IR建设的外部支持环境 | 第56页 | 6.3.2 机构及大学内部要重视建设IR | 第56-58页 | 6.4 加强用户推广,宣传开放存取 | 第58-61页 |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前景展望 | 第61-63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1页 | 7.2 前景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