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皮木素结构及其应用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我国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玉米秸秆可以用作有机肥料还田 | 第12-13页 | · 玉米秸秆可以用作饲料喂养牲畜 | 第13页 | · 玉米秸秆可以用作农村能源建设 | 第13页 | · 玉米秸秆可以用作工业化生产原料 | 第13-14页 | · 玉米秸秆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玉米秆皮概述 | 第14-17页 | · 玉米秆皮的化学组成 | 第14-15页 | · 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5-16页 | · 半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17页 | · 木质素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木质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8-20页 | · 木质素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 玉米秸秆中常见的木质素分离方法 | 第21-25页 | · 溶剂分馏法分离木质素 | 第21-22页 | · 生物方法分离木质素 | 第22-23页 | · 物理方法分离木质素 | 第23页 | · 化学方法分离木质素 | 第23-25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玉米秆皮木质素的结构研究 | 第26-38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试剂 | 第26-27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6-27页 | · 玉米秆皮的原料组分分析 | 第27-29页 | ·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酸不溶木质素(即克拉森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实验过程 | 第29-33页 | · 玉米秆皮磨木木素(MWL)的制备 | 第29-31页 | · 玉米秆皮磨木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 玉米秆皮的碱性硝基苯氧化实验 | 第31-33页 | · 玉米秆皮木质素的静态热解特性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玉米秆皮磨木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 玉米秆皮木质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4-36页 | · 玉米秆皮木质素的热重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1,4-丁二醇蒸煮法分离玉米秆皮中的木质素 | 第38-48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试剂 | 第39-40页 | · 实验原料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 木质素得率的计算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FT-TR) | 第40页 | · 紫外光谱分析(UV)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固液比对木质素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保温时间对木质素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反应温度对木质素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1,4-丁二醇的质量分数对木质素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硫酸用量对木质素的提取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验证优化条件 | 第44页 | · 1,4-丁二醇木质素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 1,4-丁二醇木质素紫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高沸醇木质素合成聚氨酯薄膜的研究 | 第48-56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试剂 | 第49-50页 | · 实验原料 | 第49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50页 | · 高沸醇木质素合成聚氨酯薄膜 | 第50页 | · 聚氨酯薄膜的力学性能检测 | 第50页 | · 聚氨酯薄膜的撕裂度检测 | 第50页 | · 聚氨酯薄膜的吸水率测定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 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对高沸醇木质素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 高沸醇木质素质量分数对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57页 | ·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