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1页 | 2、为高职院校如何推进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 第11-12页 | (三) 概念内涵分析 | 第12-13页 | 1、高等职业教育 | 第12页 | 2、校企合作 | 第12-13页 | (四)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法 | 第13-14页 | 2、调查法 | 第14页 | 3、比较法 | 第14页 | (六)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研究框架 | 第14页 | 2、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校企合作的有关理论 | 第15-17页 | (一) 巴纳德的组织三要素理论 | 第15-16页 | 1、协作意愿 | 第15页 | 2、共同目标 | 第15-16页 | 3、信息交流 | 第16页 | (二) 组织三要素理论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联性 | 第16-17页 | 1、合作意愿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 | 第16页 | 2、共同目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影响 | 第16页 | 3、信息交流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发 | 第16-17页 | 三、湖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 第17-27页 | (一) 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方概况 | 第17页 | 1、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概况 | 第17页 | 2、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概况 | 第17页 | (二) 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 | 第17-25页 | 1、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大致情况 | 第18-20页 | 2、湖北省4所高职院校具体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 | 第20-25页 | (三) 湖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 第25-27页 | 1、在合作意愿达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25页 | 2、在制定和实现合作目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25页 | 3、在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 第25-27页 | 四、湖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 第27-31页 | (一) 合作意愿达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7-28页 | 1、高职院校的主办方不利于合作意愿的达成 | 第27页 | 2、合作双方的目标不一致不利于合作意愿的达成 | 第27-28页 | (二) 合作目标确定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8-29页 | 1、盲目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有碍于合作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 第28-29页 |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对合作目标的制定和实现不利 | 第29页 | 3、法律保障方面的原因 | 第29页 | (三) 校企双方信息沟通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29-31页 | 1、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平台 | 第29-30页 | 2、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阻碍了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 | 第30页 | 3、校企双方接洽的方式有时也影响了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 | 第30-31页 | 五、湖北省高职院校改进校企合作的若干对策 | 第31-40页 | (一) 关于促进双方达成合作意愿的对策 | 第31-33页 | 1、改善当前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 第31-32页 | 2、调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融资方式 | 第32-33页 | 3、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回归行业来办学的格局 | 第33页 | (二) 关于促进双方形成共同目标的措施 | 第33-38页 | 1、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 第33-34页 | 2、高职院校加强自身教学工作内涵建设 | 第34-35页 | 3、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在高职院校一方的内部机制 | 第35-36页 | 4、加强校企合作师职的培养和引进 | 第36-37页 | 5、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的基地的建设 | 第37-38页 | (三) 关于改进校企合作信息联系的对策 | 第38-40页 | 1、对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给予支持,并促使其发挥真正作用 | 第38页 | 2、做好信息沟通工作 | 第38-40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附录3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