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论文信息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五、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政治文明相关概念概述 | 第19-40页 |
一、 文明的界定 | 第19-25页 |
(一) 中西方语境中的“文明” | 第19-2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文明” | 第22-23页 |
(三) “文明”内涵的几个层面 | 第23-25页 |
二、 政治文明的结构及属性 | 第25-35页 |
(一) 政治文明的含义与特征 | 第25-28页 |
(二) 政治文明的结构与属性 | 第28-34页 |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 | 第34-35页 |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35-40页 |
(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与发展 | 第35-36页 |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 第36-38页 |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化新形式的需要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程 | 第40-53页 |
一、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初步探索 | 第40-44页 |
(一)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 第40-41页 |
(二)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 第41-42页 |
(三) 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 第42-43页 |
(四)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失误 | 第43-44页 |
二、 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图景 | 第44-48页 |
(一) 拨乱反正的起步与实施 | 第45页 |
(二)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45-47页 |
(三)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 第47-48页 |
三、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贡献 | 第48-53页 |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第49页 |
(二)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 第49-50页 |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 第50-53页 |
第三章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比较及启示 | 第53-67页 |
一、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共同点 | 第53-59页 |
(一) 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第53-54页 |
(二) 发展宗旨:坚持以人为本 | 第54-56页 |
(三) 发展重心相同:坚持发展生产力 | 第56-59页 |
二、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不同点 | 第59-64页 |
(一) 时代背景不同 | 第59-61页 |
(二) 基本特征不同 | 第61-63页 |
(三) 思想建设途径不同 | 第63-64页 |
三、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启示 | 第64-67页 |
(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第64页 |
(二) 坚持以人为本 | 第64-65页 |
(三)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