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镍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浸出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课题的背景、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 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提取方法 | 第12-18页 | · 传统火法工艺流程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 第12-13页 | · 选冶联合工艺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 第13-16页 | · 湿法处理工艺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 第16-18页 | · 国内某公司高镍铜阳极泥简介 | 第18-20页 | · 高镍铜阳极泥的特点与成因 | 第18-19页 | · 目前某公司阳极泥处理工艺 | 第19页 | · 处理方法选择的原则 | 第19页 | · 国内某公司阳极泥处理方法选择 | 第19-20页 | · 金银的化学性质、用途 | 第20-21页 | · 金银的化学性质 | 第20-21页 | · 金银的用途 | 第21页 | · 湿法提取金银的方法 | 第21-26页 | · 氰化法提取金银技术 | 第21-22页 | · 非氰化法提取金银技术 | 第22-26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 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6页 | · 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8-36页 |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8-31页 | · 实验原料的来源、性质和组成 | 第28-30页 | · 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元素分析检测方法 | 第31-36页 |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第31-32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32-34页 | · 正交试验设计介绍 | 第34-35页 | · 实验数据计量 | 第35-36页 | 第3章 金银湿法浸出机理 | 第36-49页 | · 硫脲溶解金银机理 | 第36-41页 | · 硫脲的性质 | 第36页 | · 硫脲浸金银的原理 | 第36-39页 | · 硫脲浸出金(银)动力学分析 | 第39-41页 | · 碘化法溶金机理 | 第41-44页 | · 碘化溶金热力学 | 第41-43页 | · 碘化溶金动力学 | 第43-44页 | · 硫代硫酸盐溶解金银机理 | 第44-49页 | · 硫代硫酸钠的性质 | 第44页 | · 硫代硫酸盐浸出金银基本原理 | 第44-48页 | ·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动力学 | 第48-49页 | 第4章 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 第49-80页 | · 硫脲浸出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 硫脲初始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铁离子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 硫酸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4-57页 | · 时间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硫脲体系浸出Au、Ag的结果分析 | 第59页 | · 酸浸渣硫脲法浸出金银小结 | 第59-60页 | · 碘化法浸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 碘离子碘摩尔比n(I~-):n(I_2)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60-63页 | · 初始碘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 时间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 第65-67页 | · 碘化浸金最佳条件的验证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碘化法浸金小结 | 第68页 | ·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 硫代硫酸钠浸出金银正交实验 | 第69-75页 | · 碘化法二段浸金和硫代硫酸盐浸银原料的制备 | 第75页 | · 碘化浸金渣中银的硫代硫酸盐浸出 | 第75-80页 | · 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浸银的影响 | 第76-77页 | · 时间对硫代硫酸钠浸银的影响 | 第77-79页 | ·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