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冬小麦地上部分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冬小麦地上部分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 | 第11页 |
· 不同措施对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冬小麦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13-16页 |
· 衰老机制 | 第13-15页 |
· 肥力因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 第15-16页 |
· 逆序衰老小麦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2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7-22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同化物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田间试验 | 第22页 |
· 田间观察与采样 | 第22-23页 |
· 室内测定与分析 | 第23-24页 |
· 干物质积累及同化物转运特性 | 第23页 |
· 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 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同化物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25-30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顶三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顶三叶叶鞘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地上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地上营养器官花后同化物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蔗糖合成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绿叶面积、叶绿素 a 及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 | 第33-37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顶三叶绿叶面积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叶绿素 a 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7-42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的影响 | 第38-40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逆序衰老小麦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3-47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同化物转运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蔗糖合成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肥力水平对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