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协同模式”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基于韩国光明北高中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引言 | 第9-13页 | (一) 写作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中韩“协同模式”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课堂教学技巧研究综述 | 第11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中韩“协同模式”及课堂教学技巧 | 第13-19页 | (一) 中韩“协同模式”理论 | 第13-17页 | 1、协同教学模式理论 | 第13-14页 | 2、中韩“协同模式”教学 | 第14-17页 | (二) 课堂教学技巧 | 第17-19页 | 1、课堂教学技巧涵盖的主要方面 | 第17-18页 | 2、课堂教学技巧与课堂教学方法 | 第18-19页 | 三、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组织管理 | 第19-24页 | (一) 中韩协同模式课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 第19页 | 2、课堂节奏缺乏变化 | 第19-20页 | 3、课堂气氛严肃,秩序维护不当 | 第20页 | 4、教师资源浪费 | 第20页 | (二) 中韩协同模式课堂组织管理遵循的原则 | 第20-24页 | 1、科学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 第20-21页 | 2、合理掌控课堂教学节奏 | 第21-22页 | 3、营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 | 第22-23页 | 4、充分利用中韩教师资源 | 第23-24页 | 四、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 | 第24-29页 | (一) 中韩协同模式教师的语言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教师的语言缺乏规范性 | 第24页 | 2、教师的语速略快,语言偏难 | 第24页 | 3、忽略体态语言的辅助作用 | 第24-25页 | (二) 中韩协同模式教师的语言遵循的原则 | 第25-29页 | 1、口齿清晰,正确规范 | 第25-26页 | 2、用语简化,语速适中 | 第26-27页 | 3、有效运用体态语 | 第27-29页 | 五、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 | 第29-34页 | (一) 中韩协同模式教师的提问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1、缺乏目的性 | 第29页 | 2、只面向固定学生 | 第29-30页 | 3、不能及时回应学生的回答 | 第30页 | (二) 中韩协同模式教师的提问遵循的原则 | 第30-34页 | 1、难易得当 | 第30-31页 | 2、点面兼顾 | 第31-33页 | 3、及时反馈 | 第33-34页 | 六、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 第34-39页 | (一) 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1、背景花哨,喧宾夺主 | 第34页 | 2、完全依赖多媒体,缺乏灵活性 | 第34页 | 3、内容过多,学生接受程度差 | 第34-35页 | (二) 中韩协同模式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遵循的原则 | 第35-39页 | 1、体现多媒体课件版面设计的合理性 | 第35-36页 | 2、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性 | 第36-37页 | 3、体现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适度性 | 第37页 | 4、体现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 第37-39页 | 七、结语 | 第39-41页 | (一) 回顾与总结 | 第39页 | (二)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三) 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1 | 第43-45页 | 附录2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