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 | 第14-27页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4-19页 |
(一) 维科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4-16页 |
(二) 康德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6-17页 |
(三)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17-19页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契机 | 第19-21页 |
(一) 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世界性交往日益密切 | 第19-20页 |
(二)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其世界历史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 第20-21页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 | 第21-27页 |
(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萌芽 | 第21-22页 |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22-23页 |
(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熟阶段 | 第23-25页 |
(四)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运用、深化阶段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 | 第27-34页 |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 第27-28页 |
(一)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的界定 | 第27-28页 |
(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二、“全球化”的提出和界定 | 第28-30页 |
(一) “全球化”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 “全球化”的界定 | 第29-30页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比较 | 第30-34页 |
(一)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区别 | 第31页 |
(二)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一致性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我国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4-43页 |
一、毛泽东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34-36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第34-35页 |
(二) 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 第35页 |
(三) “三个世界”的观点 | 第35-36页 |
二、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36-39页 |
(一) 科学揭示了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 第36-37页 |
(二) 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思想,并应用于实践 | 第37-38页 |
(三) 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38-39页 |
三、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39-40页 |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39-40页 |
(二) “世界多样性”思想 | 第40页 |
四、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 | 第40-41页 |
(一)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40-41页 |
(二) “和谐世界”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41页 |
五、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 | 第41-43页 |
(一) “中国梦”的提出和内涵 | 第42页 |
(二) 中国梦所蕴含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启示 | 第43-48页 |
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第43-44页 |
二、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44-46页 |
三、辩证看待资本主义,有效利用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 | 第46-47页 |
四、明确我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定位,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