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15-16页 |
· 国家“十一五”及重庆市课题计划背景 | 第15页 |
· 旅游开发成为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的一个机遇和挑战 | 第15-16页 |
· 街巷空间在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中的地位重要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学术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实用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0-2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2 重庆历史文化村镇街巷空间结构与休闲旅游的关系 | 第23-37页 |
·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街巷空间结构 | 第23-29页 |
·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概况 | 第23-24页 |
·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街巷空间 | 第24-26页 |
·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街巷的空间结构 | 第26-29页 |
· 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休闲旅游 | 第29-35页 |
· 休闲旅游的心理需求 | 第29-30页 |
· 影响人们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品质的主要因素 | 第30-32页 |
· 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的空间需求 | 第32-35页 |
· 重庆历史文化村镇街巷空间结构与休闲旅游的关系 | 第35页 |
· 街巷空间结构提供休闲旅游的空间需求,提升休闲旅游品质 | 第35页 |
· 不同类型的街巷空间结构能够为休闲旅游提供不同的旅游效果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空间句法理论 | 第37-45页 |
· 相关概念介绍 | 第37-40页 |
· 空间的涵义 | 第37-38页 |
· 句法的涵义 | 第38页 |
· 空间组构的涵义 | 第38-40页 |
· 空间组构分析 | 第40-43页 |
· 空间组构的两个基本属性 | 第40-41页 |
· 空间组构分析定量参数 | 第41-42页 |
· 空间组构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枝干状”街巷空间结构影响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的因素 | 第45-63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 | 第45-49页 |
· “枝干状”街巷空间结构人流行进路线 | 第45-47页 |
· “枝干状”街巷空间结构系统的可理解性 | 第47-49页 |
· 休闲旅游对“枝干状”街巷空间整体结构的需求 | 第49页 |
· 主干街道 | 第49-54页 |
· 主干道街道空间可达性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50-52页 |
· 主干道街道空间可达性差异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52-54页 |
· 休闲旅游对主干街道可达性的需求 | 第54页 |
· 街巷交汇点 | 第54-56页 |
· 街巷交汇点改变游览路线和视线,提供空间导向和转换的可能 | 第56页 |
· 街巷交汇点易于形成节点广场,影响游览人流的聚散 | 第56页 |
· 历史文化村镇的休闲旅游对于街巷交汇点的需求 | 第56页 |
· 街道边界 | 第56-60页 |
· 街道边界的凹状空间及其对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57-59页 |
· 街道边界的檐下空间及其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59-60页 |
· 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对街道边界的需求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5 典型实例分析 | 第63-99页 |
· 重庆走马古镇 | 第63-75页 |
· 介绍 | 第63-65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 | 第65-67页 |
· 主干街道 | 第67-71页 |
· 街巷交汇点 | 第71-72页 |
· 街道边界分析 | 第72-75页 |
· 重庆潼南双江镇 | 第75-86页 |
· 介绍 | 第75-76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 | 第76-79页 |
· 主干街道 | 第79-82页 |
· 街巷交汇点 | 第82-84页 |
· 街道边界分析 | 第84-86页 |
· 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 第86-98页 |
· 介绍 | 第86-89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 | 第89-91页 |
· 主干街道 | 第91-94页 |
· 街巷交汇节点空间 | 第94-96页 |
· 街道边界分析 | 第96-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6 “枝干状”街巷空间结构影响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休闲旅游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 第99-114页 |
· 相关规律分析 | 第99-105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主干街道空间可达性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街巷交汇点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道路边界对休闲旅游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应对策略 | 第105-114页 |
· 街巷空间整体结构的保护和完善 | 第105-107页 |
· 加强利用主干街道,打造重点游览线路 | 第107-109页 |
· 重视街巷交汇点标识引导和聚散人流的作用 | 第109-111页 |
· 道路边界凹状空间和檐下空间的加强开发利用 | 第111-114页 |
7 结语、不足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 结语 | 第114-11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附录 | 第122-128页 |
A 走马古镇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句法部分分析数据整理表 | 第122-123页 |
B 双江古镇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句法部分分析数据整理表 | 第123-124页 |
C 涞滩古镇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句法部分分析数据整理表 | 第124-125页 |
D 走马古镇主干街道部分街道段空间实景图 | 第125-126页 |
E 双江古镇部分凹状空间实景图 | 第126-127页 |
F 涞滩古镇街巷交汇点A及附近部位视线方向实景图 | 第127-128页 |
G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