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3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
页 |
· 概述 | 第13-15
页 |
· 概念与特点 | 第13
页 |
· 模型药的主要类型 | 第13-14
页 |
· 给药途径 | 第14-15
页 |
· 微球微囊材料 | 第15-17
页 |
· 应具备的条件 | 第15
页 |
· 微球载体材料的类型 | 第15-17
页 |
· 制备方法 | 第17-24
页 |
· 单凝聚法 | 第17
页 |
· 复凝聚法 | 第17
页 |
· 喷雾干燥法 | 第17-18
页 |
· 溶剂与非溶剂法 | 第18
页 |
· 液面展开法 | 第18-19
页 |
· 自动乳化法 | 第19
页 |
· 乳化-固化法 | 第19-24
页 |
· 聚羟基丁酸酯 | 第24-28
页 |
· PHB 的合成与提取 | 第24-25
页 |
· PHB 的结构以及性质 | 第25-26
页 |
· 应用 | 第26-28
页 |
· 实验课题的提出和拟研究的内容 | 第28-30
页 |
第二章 BSA-PHB 微球的制备 | 第30-45
页 |
· 前言 | 第30
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3
页 |
· 实验原料 | 第30
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
页 |
· BSA-PHB 微球的制备 | 第31
页 |
· 微球粒径分析 | 第31
页 |
· 微球表面形貌观察 | 第31
页 |
· 微球中蛋白质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 第31-32
页 |
· 微球中蛋白质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 第32-33
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33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
页 |
· 实验条件对微球的粒径、表面形貌、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 第33-40
页 |
· 体外释放研究 | 第40-43
页 |
· 差示扫描量热结果分析 | 第4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
页 |
第三章 BSA-PHB 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45-50
页 |
· 引言 | 第45
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6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5
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
页 |
·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45-46
页 |
· 组织学相容性实验 | 第46
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49
页 |
· 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46-47
页 |
· MTT 法测定分析 | 第47-48
页 |
· 组织相容性 | 第48-4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
页 |
第四章 BSA-PHB 微球的稳定性研究 | 第50-58
页 |
· 引言 | 第50
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0-51
页 |
· 实验仪器 | 第51
页 |
· 加速实验 | 第51-52
页 |
· 室温留样观察实验 | 第52
页 |
· 4℃低温留样观察 | 第52
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7
页 |
· 4℃低温留样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4
页 |
· 室温留样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5
页 |
· 加速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7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
页 |
第五章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制备及药效学初步研究 | 第58-66
页 |
· 引言 | 第58-59
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2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9
页 |
· 实验仪器 | 第59-60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的制备 | 第60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的粒径测定和表面形态观察 | 第60
页 |
·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60-61
页 |
· 体外释药测定 | 第61-62
页 |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62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 第62
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5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的粒径测定和表面形态观察 | 第62-63
页 |
·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63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 | 第63-64
页 |
· 胰岛素-聚羟基丁酸酯微球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 | 第64-6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
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
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
页 |
文献综述 | 第73-82
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代表性论著(全文) | 第82-83
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4
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