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 | 第12-14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 | 第12页 |
· 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 第12-14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性质 | 第14-20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 | 第14-15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 | 第15-18页 |
· 城市生活垃圾的化学成分 | 第18-20页 |
· 可资源化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现状 | 第20-27页 |
· 可资源化垃圾种类 | 第20-22页 |
·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现状 | 第22-25页 |
· 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现状 | 第25-27页 |
·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分析的必要性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方法和过程 | 第29-3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9-31页 |
· 成都市居民点生活垃圾 | 第29-30页 |
· 东南某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垃圾 | 第30-31页 |
· 采样方法 | 第31-32页 |
· 采样的基本要求 | 第31页 |
· 采样的基本工具 | 第31页 |
· 具体采样步骤 | 第31-32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 居民点生活垃圾中生物质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 生活垃圾中包装废弃物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垃圾成分分析 | 第34页 |
· 城市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成分统计分析方法 | 第34-39页 |
· 利用SPSS软件验证城市生活垃圾试验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 | 第34-35页 |
· 求解正态分布的矩估计量及最大似然估计量 | 第35-36页 |
· 统计学方法中正态分布置信区间的求解 | 第36-37页 |
· 统计学分析步骤 | 第37-39页 |
第3章 居民点采样可资源化垃圾成分分析 | 第39-63页 |
· 居民点采样生物质垃圾成分分析 | 第39-52页 |
· 生物质垃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比例 | 第39-40页 |
· 生物质垃圾中各成分的含量 | 第40-44页 |
· 生物质垃圾中各成分的总固体和挥发性固体含量分析 | 第44-52页 |
· 居民点采样包装废弃物成分分析 | 第52-61页 |
· 包装废弃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比例 | 第52-54页 |
· 包装废弃物各成分含量 | 第54-57页 |
· 各类塑料包装废弃物约占总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含量 | 第57-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滚筒筛筛分后不同粒径垃圾成分分析 | 第63-81页 |
· 进厂生活垃圾质量分数 | 第63页 |
· 大于120mm粒径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 第63-68页 |
· 试验数据记录 | 第63页 |
· 大于120mm粒径生活垃圾各成分正态Q-Q图及趋降正态Q-Q图 | 第63-67页 |
· 大于120mm生活垃圾各成分的K-S检验和参数估计 | 第67-68页 |
· 55mm—120mm粒径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 第68-74页 |
· 试验数据记录 | 第68-69页 |
· 55mmm-120mm粒径生活垃圾各成分正态Q-Q图及趋降正态Q-Q图 | 第69-73页 |
· 55-120mm生活垃圾各成分的K-S检验和参数估计 | 第73-74页 |
· 粒径小于55mm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 第74-80页 |
· 试验数据记录 | 第74-75页 |
· 小于55mm粒径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 第75-78页 |
· 小于55mm生活垃圾各成分的K-S检验和参数估计 | 第78-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不同采样点可资源化垃圾含量比较 | 第81-84页 |
· 可资源化垃圾含量比较 | 第81-83页 |
· 不同采样点生物质垃圾含量比较 | 第81页 |
· 不同采样点包装废弃物含量比较 | 第81-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