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10-13页 |
1.2.1 社区卫生服务 | 第10-11页 |
1.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第11-12页 |
1.2.3 既有建筑的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及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1.4.1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1.4.2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1 理论研究 | 第19页 |
1.5.2 实地调研 | 第19页 |
1.5.3 案例分析 | 第19-20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概述 | 第21-35页 |
2.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1.1 萌芽阶段 | 第21页 |
2.1.2 酝酿及初期改造阶段 | 第21页 |
2.1.3 全面成熟与完善阶段 | 第21-22页 |
2.2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情况 | 第22-24页 |
2.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2.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城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地位 | 第23页 |
2.2.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的建设方式 | 第23-24页 |
2.3 既有建筑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建设方式 | 第24-31页 |
2.3.1 既有建筑改造作为主要建设方式的原因 | 第24-27页 |
2.3.2 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 | 第27-30页 |
2.3.3 既有建筑改造作为主要建设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30页 |
2.3.4 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2.4 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步骤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适宜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既有建筑分析 | 第35-50页 |
3.1 选择既有建筑改造的影响因素 | 第35-39页 |
3.1.1 区域卫生规划要素 | 第35页 |
3.1.2 原有基地环境要素 | 第35-36页 |
3.1.3 原有建筑设计要素 | 第36-38页 |
3.1.4 建设标准及规范因素 | 第38-39页 |
3.1.5 旧有观念因素 | 第39页 |
3.2 适宜改造的既有建筑类型 | 第39-43页 |
3.2.1 既有医疗类建筑 | 第39-40页 |
3.2.2 既有非医疗类建筑 | 第40-43页 |
3.3 不同类型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比较 | 第43页 |
3.4 适宜改造的既有建筑共同特点 | 第41-47页 |
3.4.1 选址相对完善 | 第41-44页 |
3.4.2 规模偏离标准 | 第44-45页 |
3.4.3 空间布局有序 | 第45-46页 |
3.4.4 流线组织顺畅 | 第46页 |
3.4.5 层高层数适宜 | 第46页 |
3.4.6 结构体系统一 | 第46-47页 |
3.5 适宜改造的既有建筑选择原则 | 第47-49页 |
3.5.1 选址规范化 | 第47页 |
3.5.2 数据标准化 | 第47-48页 |
3.5.3 空间布局合理化 | 第48-49页 |
3.5.4 建筑性能实用化 | 第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既有医疗类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 | 第50-63页 |
4.1 既有医疗类建筑的改造类型 | 第50-51页 |
4.1.1 一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彻底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第50页 |
4.1.2 街道卫生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第50-51页 |
4.1.3 二、三级医院部分功能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第51页 |
4.2 既有医疗类建筑的改造方式 | 第51-53页 |
4.2.1 标准化改造 | 第52页 |
4.2.2 改扩建 | 第52-53页 |
4.3 既有医疗类建筑的改造设计 | 第53-62页 |
4.3.1 标准化改造设计 | 第53-57页 |
4.3.2 卫生院的改扩建设计 | 第57-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既有非医疗类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 | 第63-70页 |
5.1 非医疗类建筑改造设计的出发点 | 第63页 |
5.2 非医疗类建筑功能空间置换的内容 | 第63-65页 |
5.2.1 个体使用空间的置换 | 第63-64页 |
5.2.2 公共使用空间的置换 | 第64-65页 |
5.2.3 辅助空间的置换 | 第65页 |
5.2.4 交通空间的置换 | 第65页 |
5.3 非医疗类建筑功能空间置换的关键点 | 第65-66页 |
5.3.1 人的舒适性 | 第65页 |
5.3.2 多种空间类型的置换 | 第65页 |
5.3.3 原有特色空间的保留 | 第65-66页 |
5.4 非医疗类建筑功能空间置换的改造策略 | 第66-69页 |
5.4.1 整合原有空间体系 | 第66页 |
5.4.2 重建内部空间 | 第66-68页 |
5.4.3 更新外部空间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