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縮略语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第一节 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缓解途径 | 第11-14页 |
1 逆境胁迫的危害 | 第11页 |
2 植物应对胁迫的方式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代谢及其与逆境胁迫之间的关系 | 第14-17页 |
1 脯氨酸物理特征 | 第14页 |
2 植物体中的脯氨酸代谢 | 第14-17页 |
第三节 脯氨酸与植物耐逆性之间的关系 | 第17-20页 |
1 脯氨酸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2 脯氨酸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19页 |
3 外源脯氨酸与植物的耐逆性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转运 | 第20-23页 |
1 植物体内脯氨酸转运体 | 第20-21页 |
2 脯氨酸转运体ProT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大豆GmProT1和GmProT2基因的克隆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 大豆组织或器官RNA的提取 | 第26页 |
· 大RNA的纯化和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26-27页 |
· 序列查找和引物设计 | 第27页 |
· GmProT1和GmProT2在cDNA中的克隆 | 第27-28页 |
· 序列分析 | 第28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8页 |
· quantitative Real-Time分析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 GmProT1和GmProT2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9-31页 |
· GmProT1和GmProT2基因的蛋白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 GmProT1和GmProT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33-36页 |
· GmProT1和GmProT2基因在胁迫诱导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6-40页 |
3 讨论 | 第40-43页 |
· GmProT1和GmProT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40页 |
· GmProT1和GmProT2组织表达特异性的分析 | 第40-41页 |
· 在干旱、盐和ABA胁迫下GmProT1和GmProT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大豆GmProT1和GmProT2基因转化拟南芥及功能分析 | 第43-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宿主菌与质粒载体 | 第43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5页 |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45-46页 |
·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鉴定 | 第46-47页 |
· 转GmProT1和GmProT2基因拟南芥的功能分析 | 第47-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74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 转基因拟南芥的阳性检测 | 第51-52页 |
· 转基因拟南芥的功能分析 | 第52-74页 |
3 讨论 | 第74-77页 |
· 外源施加不同浓度脯氨酸对拟南芥生长影响的分析 | 第74-75页 |
· 不同环境下对植株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分析 | 第75-76页 |
· 不同胁迫处理对拟南芥的萌发率和根系生长影响的分析 | 第76-77页 |
全文结论 | 第77-79页 |
创新之处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3页 |
致谢 | 第9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