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艺概·赋概》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刘熙载赋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清代之前的赋论发展概况 | 第13-18页 | 第二节 清代的赋学概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刘熙载生平思想及《艺概·赋概》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刘熙载《艺概·赋概》论赋的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第一节 以诗论赋——“诗,持也,此义通之于赋”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以辩证法论赋——“赋当以真伪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刘熙载论赋的主要观点 | 第27-33页 | 第一节 赋源新说论——“赋起于情事杂沓” | 第27-30页 | 第二节 赋主情兴论——“叙物以言情谓之赋”、“赋兼比兴”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刘熙载《艺概·赋概》对赋的分类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历代赋论对赋的分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刘熙载对赋的分类 | 第34-41页 | 一、古赋与俗赋 | 第35-36页 | 二、言志之赋与讽谏之赋 | 第36-38页 | 三、正格之赋与别格之赋 | 第38-39页 | 四、言情之赋、陈义之赋与述德之赋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刘熙载赋学思想的价值贡献 | 第41-49页 | 第一节 赋源新说论的价值贡献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真伪论的价值贡献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意象论的价值贡献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