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现实背景 | 第11-15页 |
· 手机电视在中国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 三网融合的背景概述 | 第13-15页 |
· 研究理论背景 | 第15-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 手机电视的节目形态和媒介特征 | 第19-37页 |
· 节目形态、节目类型、节目模式特点比较 | 第20-29页 |
· 节目类型——“静” | 第20-21页 |
· 节目形态——“动” | 第21-22页 |
· 节目模式——“商品” | 第22-23页 |
· 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体系——三层次 | 第23-29页 |
· 手机电视的媒介特征 | 第29-34页 |
· 碎片化与聚合化的双重性 | 第29-31页 |
· 细分和整合的双重性 | 第31-32页 |
· 冷媒介向热媒介转化 | 第32-34页 |
· 互动是手机电视永恒的主题但是有时代新特点 | 第34页 |
· 手机电视媒介特征对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要求 | 第34-37页 |
· 节目形态的碎片化和叙事的非线性 | 第34-35页 |
· 内容资源整合 | 第35页 |
· 专业、精英节目频道的打造 | 第35页 |
· 凸显大众媒介的趣味和偏好 | 第35-36页 |
· 寻求深度互动 | 第36-37页 |
3 中国手机电视节目形态 | 第37-45页 |
· 中国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发展三阶段 | 第37-39页 |
· 第一阶段,手机电视节目形态促生——技术为王 | 第37-38页 |
· 第二阶段,早期手机电视节目形态——渠道为王 | 第38-39页 |
3.1.3 第三阶段,2011 年以后,现今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内容为王 | 第39页 |
· 三种内容运营商手机电视节目形态比较分析 | 第39-45页 |
· 广电模式 | 第40-41页 |
· 电信模式 | 第41-42页 |
· 小结:三者比较——手机电视台为手机电视发展趋势 | 第42-45页 |
4 13 家手机电视台节目形态现状 | 第45-77页 |
· 基本节目形态 | 第46-61页 |
4.1.1 直播节目——无力抗衡 CMMB,需要更多、更专业、更本土频道 | 第47-49页 |
· 手机剧——差异化形成、传统剧主导、自制剧没落、网络剧兴起 | 第49-54页 |
· 手机电影——传统电影表现疲软,微电影打着幌子,手机创作电影互动未来之路 | 第54-59页 |
· 其它——资讯缺时效、体育与赛事混淆、购物节目被放弃、动漫被挤占、栏目不突出 | 第59-61页 |
· 小结——节目形态问题,资金技术是根源 | 第61页 |
· 节目内容 | 第61-66页 |
· 节目类型分布情况 | 第61-62页 |
· 节目两大特点————大众传媒扮演缺失、专业社区化未形成 | 第62-66页 |
· 节目元素——三俗拉低节目品质,节目亟待适度监管 | 第66-67页 |
· 互动和体验度 | 第67-75页 |
· 资费——纷纷下调,但无新的盈利模式 | 第68-69页 |
· 技术门槛——操作变得复杂,界面走向清晰,流畅度和清晰度表现依旧极差 | 第69-74页 |
· 操作权——互动性节目形态纷纷退出舞台,缺乏上传、自制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悖论分析 | 第77-81页 |
5.1 悖论 1:手机电视台的相对优势实际中不存在 | 第77页 |
5.2 悖论 2:CMMB 具有手机电视媒介特性要求的互动 | 第77页 |
5.3 悖论 3:WIFI 和 WiMax 让手机互联网视频没有了资费昂贵的障碍 | 第77-78页 |
5.4 悖论不成立——得出“3G 网络成熟”是以手机电视台为趋势的前提 | 第78-81页 |
6 以重庆为例的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 第81-89页 |
· 重庆手机电视发展的历程 | 第81页 |
· 当前重庆手机电视节目形态 | 第81-82页 |
· 打造重庆本土的手机电视节目形态 | 第82-89页 |
· 网络由基础性覆盖到扩宽提速 | 第83-84页 |
· 盈利模式构建 | 第84-87页 |
· 节目形态优化 | 第87-89页 |
7 结语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目录 | 第9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