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8
页 |
引言 | 第8-10
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
页 |
研究意义 | 第8
页 |
研究方法 | 第8-9
页 |
本文基本结构 | 第9-10
页 |
1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 第10-18
页 |
·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
页 |
· 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 第10-11
页 |
·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 | 第11-12
页 |
· 证券投资基金的作用 | 第12-14
页 |
· 拓宽投资者投资渠道,扩大证券市场资金容量 | 第12
页 |
· 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 第12-13
页 |
· 倡导市场理性投资文化的形成 | 第13
页 |
·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 第13-14
页 |
·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4
页 |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概述 | 第14-15
页 |
· 我国基金投资决策模式 | 第15-18
页 |
· 投资决策机构 | 第16
页 |
· 投资决策制定 | 第16
页 |
· 投资决策实施 | 第16-18
页 |
2 基金投资决策行为的主要内容 | 第18-20
页 |
· 投资组合管理是投资决策行为的主要内容 | 第18
页 |
· 投资组合的基本策略 | 第18
页 |
· 投资组合管理中的资产配置 | 第18-19
页 |
· 投资组合的交易策略 | 第19-20
页 |
3 投资决策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20-28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 | 第20-22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 第20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0-21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对现代投资实践的影响 | 第21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上的问题 | 第21-22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第22-23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2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 | 第22-23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主要作用 | 第23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应用中的问题 | 第23
页 |
· “有效市场假设”理论 | 第23-24
页 |
· “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 | 第23
页 |
· 市场有效性分类 | 第23-24
页 |
· 有效市场理论的应用 | 第24
页 |
· 有效市场理论在应用中的问题 | 第24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4-26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 | 第24-25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 | 第25-26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的局限性 | 第26
页 |
· 相关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的指导作用及局限性 | 第26-28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的指导作用 | 第26
页 |
· 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在我国应用时的局限性 | 第26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的指导作用 | 第26
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应用时的局限性 | 第26-27
页 |
· 有效市场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行为的指导作用 | 第27
页 |
· 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应用时的局限性 | 第27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的指导作用 | 第27
页 |
· 行为金融理论在我国应用时的局限性 | 第27-28
页 |
4 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分析 | 第28-34
页 |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处的环境 | 第28-30
页 |
·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环境 | 第28
页 |
· 我国基金所处的法律环境 | 第28
页 |
· 我国基金所处的产业环境 | 第28-29
页 |
· 我国基金所处的市场环境 | 第29-30
页 |
· 我国基金业的人文环境 | 第30
页 |
· 环境对我国基金风险偏好的影响 | 第30-31
页 |
· 环境对我国基金收益预期的影响 | 第31-32
页 |
· 环境对我国基金流动性偏好的影响 | 第32
页 |
· 我国基金在环境约束下的投资决策行为 | 第32-34
页 |
· 积极型投资策略适合我国基金 | 第32
页 |
· 相对集中的资产配置适合我国基金 | 第32-33
页 |
· 大流通市值的蓝筹股适合我国基金 | 第33
页 |
· 择时采用混合交易策略适合我国基金 | 第33
页 |
· 小结 | 第33-34
页 |
5 基金投资组合选择的实证检验 | 第34-40
页 |
· 实证检验方法 | 第34
页 |
· 基金持股品种检验 | 第34-35
页 |
· 基金持股集中程度检验 | 第35-36
页 |
· 基金积极型策略的检验 | 第36-38
页 |
· 基金交易策略检验 | 第38-40
页 |
6 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40-43
页 |
· 我国基金投资决策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 第40-41
页 |
· 集中持股对基金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 第41
页 |
· 集中持股有助于促进企业改善治理结构 | 第41-42
页 |
· 有助完善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 | 第42-43
页 |
7 政策建议 | 第43-47
页 |
· 建立完善的市场结构和交易机制,改善基金的投资环境 | 第43-45
页 |
· 鼓励更多企业上市,提供基金和投资者更多的投资品种 | 第43
页 |
· 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 | 第43-44
页 |
·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 | 第44
页 |
· 加快上市公司的建设 | 第44
页 |
· 加快产品创新,提供多种交易工具 | 第44
页 |
· 规范信息披露以提高证券币场的运行效率 | 第44-45
页 |
· 基金业──促进竞争、科学评价、加强监管 | 第45-47
页 |
· 进一步探讨基金的发行制度,促进竞争 | 第45
页 |
· 降低基金公司的设立条件要求,促进竞争 | 第45
页 |
· 逐步还原基金的市场功能,促进发展 | 第45
页 |
· 建立科学的基金评价体系 | 第45
页 |
· 加强对基金投资行为的监管 | 第45-47
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
页 |
致谢 | 第49-5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