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
页 |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
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
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5
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5-20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 第15-17
页 |
· 模式的内涵 | 第15-16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 第16-17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 | 第17-20
页 |
· 主体性 | 第17
页 |
· 系统性 | 第17-18
页 |
· 专一性 | 第18
页 |
· 渗透性 | 第18
页 |
· 开放性 | 第18-20
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构建的判据 | 第20-35
页 |
·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理论判据 | 第20-30
页 |
·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理论 | 第20-21
页 |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1-22
页 |
· 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 | 第22-24
页 |
· 生活世界理论 | 第24-25
页 |
· 生活教育理论 | 第25-26
页 |
· 网络传播理论 | 第26-28
页 |
· 模式理论 | 第28-30
页 |
·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现实判据 | 第30-35
页 |
·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 | 第30-31
页 |
· 大学生生活的网络化 | 第31-33
页 |
· 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 | 第33-35
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 | 第35-55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目标 | 第35-36
页 |
· 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统一 | 第35
页 |
· 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网络教育方式的统一 | 第35-36
页 |
· 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 | 第36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原则 | 第36-38
页 |
· 方向性原则 | 第36-37
页 |
· 可行性原则 | 第37
页 |
· 融合性原则 | 第37
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37-38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基本构架 | 第38-49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相结合 | 第38-41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相结合 | 第41-44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娱乐相结合 | 第44-46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购物相结合 | 第46-47
页 |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求职相结合 | 第47-49
页 |
·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第49-55
页 |
· 发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 第50
页 |
·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 第50-51
页 |
·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 第51-52
页 |
· 实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 第52-53
页 |
· 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53-55
页 |
结论 | 第55-56
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
页 |
致谢 | 第60-61
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1-62
页 |
附录B:调查问卷 | 第62-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