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英文摘要 | 第5-9
页 |
1 绪论 | 第9-18
页 |
·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
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
页 |
·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
页 |
·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现状 | 第11-14
页 |
· 中西城市更新比较 | 第14-16
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 | 第16-17
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
页 |
· 论文研究的的内容 | 第16-17
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8
页 |
2 “城中村”现状分析 | 第18-23
页 |
· 全市城中村的现状 | 第18-19
页 |
· “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 第19-21
页 |
· 由于在城市中仍保留的归农村集体所有的村民宅基地而形成了“城中村” | 第19
页 |
· 在“城中村”实施农村建设管理体制的政策导致了无规划、超负荷的无序开发 | 第19-20
页 |
· 政出多门的管理方式给违章建设开了绿灯 | 第20
页 |
· 村民的趋利心态和短期行为的低层次开发模式使“城中村”建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 第20-21
页 |
· 城中村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 | 第21-23
页 |
· 居住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 第21
页 |
· 存在多方面的事故隐患,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 第21
页 |
· 多种表象因素的综合,使得“城中村”成为各种犯罪活动的多发地和滋生地 | 第21-22
页 |
· “脏、乱、差”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及政府威信,不符合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要求 | 第22
页 |
· 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完善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 第22-23
页 |
3 “城中村”改造分析 | 第23-30
页 |
· “城中村”问题的出路 | 第23-24
页 |
· 改变以地生财模式,积极引导“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 | 第23
页 |
· 深化基层管理组织改革,加强“城中村”的社区管理 | 第23
页 |
· 切实结局广大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 | 第23
页 |
· 进一步完善国土规划政策 | 第23-24
页 |
· “城中村”改造的实质 | 第24-25
页 |
· 政府与改造单位的关系 | 第24
页 |
· 政府与业主的关系 | 第24
页 |
· 改造单位与业主的关系 | 第24-25
页 |
·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 第25
页 |
· 公共性 | 第25
页 |
· 公平性 | 第25
页 |
· 参与性 | 第25
页 |
· “城中村”现有更新改造的模式 | 第25-27
页 |
· 政府主导型 | 第26
页 |
· 开发商主导型 | 第26-27
页 |
· 村集体主导型 | 第27
页 |
· 城中村更新改造的整合思路 | 第27-30
页 |
· 更新改造的最终目标 | 第27
页 |
· 更新改造的整合思路 | 第27-30
页 |
4 案例分析—深圳南山区大冲村城中村改造 | 第30-54
页 |
· 南山区城中村的情况 | 第30-31
页 |
· 大冲村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31-34
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1-32
页 |
· 土地利用开发状况 | 第32-33
页 |
· 现状主要问题及改造难点 | 第33-34
页 |
· 大冲村改造动力探索及改造潜力分析 | 第34-36
页 |
· 城中村改造动力的探索 | 第34-35
页 |
· 改造潜力分析 | 第35-36
页 |
· 大冲村改造目标及原则 | 第36-37
页 |
· 改造目标 | 第36
页 |
· 改造原则 | 第36-37
页 |
· 大冲村改造策略研究 | 第37-44
页 |
· 案例比较研究 | 第37-39
页 |
· 深圳市有关政策研究 | 第39-41
页 |
· 经济研究 | 第41
页 |
· 关于“城中村”改造策略的思考 | 第41-44
页 |
· 大冲村改造对策 | 第44-45
页 |
· 产业发展对策 | 第44
页 |
· 土地利用对策 | 第44-45
页 |
· 环境发展对策 | 第45
页 |
· 大冲村改造措施及赔偿方案 | 第45-48
页 |
· 大冲村整体改造经济测算与分析 | 第48-52
页 |
· 模型假设分析前提 | 第48-49
页 |
· 大冲村现状分析 | 第49-50
页 |
· 成本-利润比较分析 | 第50-52
页 |
· 政府、开发商、股份公司在大冲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及责权利划分 | 第52-54
页 |
· 各开发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 | 第52-53
页 |
· 权责利关系 | 第53-54
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54-57
页 |
· 城中村改造结论 | 第54-55
页 |
· “城中村”问题的根源 | 第54
页 |
· “城中村”问题的出路 | 第54
页 |
· 更新改造的最终目标 | 第54-55
页 |
· 城中村改造有关建议 | 第55-56
页 |
· 防止“三种偏差” | 第55
页 |
· 处理好“五个关系” | 第55-56
页 |
· 结束语 | 第56-57
页 |
致谢 | 第57-58
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