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子液体为活性组分构建纳米反应器催化合成聚甲醛二甲醚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柴油添加剂 | 第13-16页 | 1.2.1 改善油品质量的添加剂 | 第13-15页 | 1.2.2 促进燃烧的添加剂 | 第15-16页 | 1.2.3 消烟减污的添加剂 | 第16页 | 1.3 聚甲醛二甲醚 | 第16-24页 | 1.3.1 聚甲醛二甲醚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1.3.2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1.3.3 聚甲醛二甲醚的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1.3.4 聚甲醛二甲醚的工艺研究 | 第20-24页 | 1.4 SBA系列介孔材料 | 第24-26页 | 1.4.1 SBA系列介孔材料的简介 | 第24-25页 | 1.4.2 SBA系列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25-26页 | 1.5 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29-30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2.3.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30页 | 2.3.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0页 | 2.3.4 元素分析 | 第30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0页 | 2.3.6 紫外光谱(UV)分析 | 第30页 | 2.4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反应 | 第30-31页 | 2.5 产品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吡啶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催化合成PODEn | 第34-5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1.1 SBA-16载体的制备 | 第35-36页 | 3.1.2 SBA-16的孔径调节 | 第36页 | 3.1.3 构建吡啶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 | 第36页 | 3.1.4 纳米反应器催化合成PODEn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2.1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2.2 紫外分析 | 第38页 | 3.2.3 FT-IR分析 | 第38-39页 | 3.2.4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9-41页 | 3.2.5 XPS分析 | 第41页 | 3.2.6 元素分析 | 第41-42页 | 3.3 单因素条件的考察 | 第42-44页 | 3.3.1 原料醇醛摩尔比的影响 | 第42页 | 3.3.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4页 | 3.4 SBA-16,ILs,ILs@SBA-16-C8的催化效果对比 | 第44-46页 | 3.5 聚甲醛二甲醚的形成机理 | 第46-47页 | 3.6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性能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咪唑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催化合成PODEn | 第50-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1.1 SBA-16载体的制备 | 第51页 | 4.1.2 SBA-16的孔径调节 | 第51页 | 4.1.3 构建咪唑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 | 第51-52页 | 4.1.4 纳米反应器催化合成PODEn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4.2.1 XRD分析 | 第52-53页 | 4.2.2 FT-IR分析 | 第53-54页 | 4.2.3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4-57页 | 4.3 两类咪唑盐离子液体为活性组分时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57-58页 | 4.4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性能 | 第58页 | 4.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季膦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催化合成PODEn | 第60-6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5.1.1 SBA-16载体的制备 | 第60-61页 | 5.1.2 SBA-16的孔径调节 | 第61页 | 5.1.3 构建季膦盐离子液体纳米反应器 | 第61页 | 5.1.4 纳米反应器催化合成PODEn | 第61-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5.2.1 XRD分析 | 第62页 | 5.2.2 紫外分析 | 第62-63页 | 5.2.3 FT-IR分析 | 第63-64页 | 5.2.4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64-65页 | 5.3 阴离子不同时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65-66页 | 5.4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性能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实验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硕士学习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