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绿色施工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5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水电工程中的绿色施工研究 | 第19-26页 |
2.1 绿色施工 | 第19-21页 |
2.1.1 绿色施工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 第19-21页 |
2.2 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2.3 绿色施工评价 | 第22-26页 |
2.3.1 绿色施工评价概念 | 第22-23页 |
2.3.2 绿色施工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3.3 绿色施工评价的作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45页 |
3.1 指标与指标体系 | 第26页 |
3.2 构建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第26页 |
3.3 构建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6-27页 |
3.4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33页 |
3.4.1 构建思路 | 第27页 |
3.4.2 构建方法 | 第27-28页 |
3.4.3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31页 |
3.4.4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检测 | 第31-33页 |
3.5 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33-45页 |
3.5.1 绿色施工评价等级 | 第33-34页 |
3.5.2 绿色施工评价等级标准 | 第34-45页 |
第四章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 | 第45-62页 |
4.1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45-54页 |
4.1.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5-46页 |
4.1.2 AHP法确定权重 | 第46-51页 |
4.1.3 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51-52页 |
4.1.4 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权重 | 第52-54页 |
4.2 绿色施工常见评价方法及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选择 | 第54-55页 |
4.2.1 绿色施工常见评价方法 | 第54页 |
4.2.2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选择 | 第54-55页 |
4.3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建立 | 第55-62页 |
4.3.1 模糊物元基本概念 | 第55-56页 |
4.3.2 隶属度 | 第56-57页 |
4.3.3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模糊物元评价步骤 | 第57-62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2-84页 |
5.1 白鹤滩水电站概况 | 第62-65页 |
5.2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模糊物元综合评价 | 第65-78页 |
5.2.1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经典域的确定 | 第65页 |
5.2.2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评价值物元的确定 | 第65-66页 |
5.2.3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物元的确定 | 第66-70页 |
5.2.4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权重物元的确定 | 第70-77页 |
5.2.5 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模糊复合物元的确定 | 第77-78页 |
5.2.6 白鹤滩水电站绿色施工水平综合评价 | 第78页 |
5.3 白鹤滩水电站绿色施工评价结果分析 | 第78-84页 |
5.3.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2页 |
5.3.2 改进措施与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