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一般分析 | 第15-24页 | 第一节 信用的概念解析 | 第15-18页 | 一、 信用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信用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17页 | 三、 信用的类别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解析 | 第18-20页 | 一、 社会信用体系的含义 | 第18页 | 二、 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三、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系模式比较分析 | 第20-24页 | 一、 私营信用体系模式 | 第20-22页 | 二、 公营信用体系模式 | 第22页 | 三、 会员制模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理论解读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政府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一、 作为公共物品的信用信息供给 | 第27-28页 | 二、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8页 | 三、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第29-31页 | 一、 作为使用者的政府——信用应该成为创建合作治理机制的基础 | 第29-30页 | 二、 作为推动者的政府——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进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32页 | 一、 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 第31页 | 二、 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市场化力量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提供法律规制,规范信用行业运营 | 第33-34页 | 一、 个人征信系统法律法规建设 | 第33页 | 二、 企业征信系统法律法规建设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4-37页 | 一、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 第34-35页 | 二、 征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三、 当前信用行业监管形式的不足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的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提高政府信用,打造信用政府 | 第37-38页 | 一、 依法行政,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 | 第37页 | 二、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实现透明行政 | 第37-38页 | 三、 创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建设服务政府 | 第38页 | 第二节 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信息共享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信用行业的市场化运作 | 第39页 | 一、 创新信用行业监管方式,培育信用机构发展 | 第39页 | 二、 促进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管作用 | 第39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完善征信法律框架 | 第39-41页 | 一、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二、 完善征信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开展伦理道德教育 | 第41-43页 | 一、 信用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 | 第41-42页 | 二、 开展信用伦理道德教育,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