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的喧嚣与终结:海岛渔村传播网络研究——基于舟山黄龙岛的民族志考察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 | 第20-25页 | 第二章 海岛渔村人际传播 | 第25-47页 | 第一节 海塘:海岛之沿,信息之源 | 第25-35页 | (一) 海岛人际传播核心场域 | 第26-27页 | (二) 以渔老大为代表的地方话语权 | 第27-30页 | (三) 以普通岛民为代表的舆论力量 | 第30-35页 | 第二节 渔嫂:“渔民老婆”的生活变迁 | 第35-40页 | (一) 特征:持家、麻将、广场舞 | 第35-38页 | (二) 渔嫂生活变迁与现代性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岛中“他者”:何以为家 | 第40-47页 | (一) 挑搬夫妇:扛在肩上的信任 | 第40-43页 | (二) “凝视”之下的外来媳妇 | 第43-47页 | 第三章 海岛渔村大众传播 | 第47-61页 | 第一节 从无线电到卫星电话:漂泊中的寄托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现代传媒之于黄龙 | 第48-55页 | (一) 背负政治任务的电影 | 第49-50页 | (二) 信息传达功能的广播 | 第50-51页 | (三) 联结外部世界的电视 | 第51-55页 | 第三节 互联网之初体验 | 第55-61页 | (一) 渔村互联网使用的扩散 | 第55-58页 | (二) 应对互联网:好奇、敬畏、尝试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海岛渔村组织传播 | 第61-74页 | 第一节 权力组织:从“一脚踏两省”说起 | 第61-65页 | 第二节 现代教育:刻于状元碑上的荣耀 | 第65-69页 | 第三节 宗教信仰:敬之以神,方能取之于海 | 第69-74页 | 第五章 仪式与民俗传播 | 第74-81页 | 第一节 海岛葬礼之仪式传播 | 第74-77页 | 第二节 开捕节之仪式化传播 | 第77-81页 | 第六章 孤岛的现代性阵痛 | 第81-100页 | 第一节 出去,抑或回来 | 第81-88页 | (一) 渔民职业观转变与代际流动 | 第81-83页 | (二) 早期青年的出走:冒险、物质与欲望 | 第83-85页 | (三) 当下青年的出走:第三空间的寻求 | 第85-88页 | 第二节 铭记,抑或遗忘 | 第88-94页 | (一) 认同现状 | 第88-91页 | (二) 寻找认同平衡:传统与反思性 | 第91-94页 | 第三节 延续,抑或掩埋 | 第94-100页 | (一) 海岛的喧嚣:机械化、市场化、多元化 | 第94-97页 | (二) 传统海岛渔村的终结 | 第97-100页 | 后记:来自海洋的孤独呼唤 | 第100-101页 | 附录 | 第101-106页 | 文献综述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