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与发展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国内票据业务发展动态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第11-20页 | 一、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基本情况 | 第11-15页 | (一) 业务发展势头迅猛 | 第12-13页 | (二) 经营效益突出 | 第13页 | (三) 规模调控作用充分发挥 | 第13-14页 | (四) 市场营销成效显著 | 第14页 | (五) 风险管理体系逐步确立 | 第14-15页 | 二、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经营优势 | 第15-16页 | (一) 市场定位明确 | 第15页 | (二) 运行机制灵活 | 第15页 | (三) 经营特色突出 | 第15-16页 | (四) 服务客户手段丰富 | 第16页 | 三、中小银行票据业务产品介绍 | 第16-18页 | (一) 承兑业务 | 第16-17页 | (二) 贴现业务 | 第17页 | (三) 转贴现业务 | 第17页 | (四) 再贴现业务 | 第17-18页 | 四、票据业务在中小银行经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第18-20页 | (一) 促进信贷均衡投放 | 第18页 | (二) 有效发挥资产配置功能 | 第18页 | (三) 着力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 | 第18-19页 | (四) 提高银行资本运营效率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一、票据业务发展定位不清,缺乏统筹安排 | 第20-21页 | 二、经营机制改革滞后,制约竞争力发挥 | 第21页 | 三、票据交易产品单一,票据创新能力缺乏 | 第21页 | 四、业务发展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规模优势难以发挥 | 第21-22页 | 五、中小银行票据流通性不强,银行信用认可度低 | 第22页 | 六、市场定价地位被动,票据收益空间收窄 | 第22页 | 七、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票据技术平台弱化 | 第22-23页 | 八、缺乏考核激励措施,票据发展后劲不足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初步设想 | 第24-30页 | 一、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基本方向 | 第24-27页 | (一) 组织架构改造是改革的关键因素 | 第24页 | (二) 体制机制的完善为改革提供动力 | 第24-25页 | (三) 实施以流程标准化和业务集中化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 | 第25页 | (四) 流程化变革要借助电子科技手段 | 第25-26页 | (五) 专业化队伍培养与文化理念培育 | 第26-27页 | 二、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总体思路设计 | 第27-30页 | (一) 确保票据业务的发展和定位纳入全行整体战略规划 | 第27页 | (二) 探索实践票据业务集中管理模式 | 第27页 | (三) 加快票据产品的创新步伐和推广力度 | 第27-28页 | (四) 实行全面的票据风险管理,搭建票据业务系统平台 | 第28页 | (五) 健全票据业务激励考核机制 | 第28页 | (六)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政策保障 | 第30-36页 | 一、重塑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 第30-31页 | (一) 按产品线实行总行直属的垂直型组织架构 | 第30页 | (二) 强化专营机构的经营自主权 | 第30页 | (三) 设立总、分行两级垂直管控,实施条线管理 | 第30-31页 | 二、创新中小银行票据业务运行模式 | 第31-33页 | (一) 服从全行战略规划的票据资产管理目标 | 第31页 | (二) 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票据产品定价权 | 第31-32页 | (三) 进一步丰富票据业务产品种类 | 第32-33页 | (四) 给予一定额度票据融资专项授权 | 第33页 | 三、梳理票据部门与内部分行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一) 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实施双线利润考核 | 第33页 | (二) 共同做好客户关系维护 | 第33-34页 | (三) 业务集中与代理的合理设置 | 第34页 | 四、调整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管理模式 | 第34-36页 | (一) 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权 | 第34页 | (二) 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的有效复制和推广 | 第34-35页 | (三) 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6-48页 | 一、建立条线明晰的管理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一) 机构定位上,建立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 第36页 | (二) 实行全行营运集中化的业务经营模式 | 第36-37页 | 二、优化票据业务流程 | 第37-38页 | (一) 实现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和管理 | 第37页 | (二) 前中后台相互制约,以流程落实内控 | 第37页 | (三) 科学界定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服从流程需要 | 第37-38页 | 三、完善票据业务利率管理机制 | 第38-40页 | (一) 建立灵活透明的定价机制 | 第38页 | (二) 实行分层次、多维度的定价方法 | 第38-39页 | (三) 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 第39-40页 | 四、统一票据业务授信管理 | 第40-41页 | (一) 票据业务的授权授信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 | 第40页 | (二) 票据业务要坚持适度统一综合授信原则 | 第40页 | (三) 对授信实行统一的授权制度,建立分层次的授权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五、树立创新理念,推进票据产品创新 | 第41-42页 | (一) 票据基础产品运用创新 | 第41页 | (二) 票据薄弱产品运用创新 | 第41页 | (三) 票据转贴产品运用创新 | 第41-42页 | (四) 票据综合产品运用创新 | 第42页 | (五) 票据新兴产品运用创新 | 第42页 | 六、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 第42-45页 | (一)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流程,防范操作风险 | 第42-43页 | (二) 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票据业务内控管理三道防线 | 第43页 | (三) 建立信息共享和联系协调机制,加强对市场形势的分析研究 | 第43页 | (四) 加强票据条线人员的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 | 第43-44页 | (五) 加大力量建设票据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加强风险控制 | 第44-45页 | 七、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 第45-46页 | (一) 明确票据业务岗位的基本配置 | 第45页 | (二)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 第45-46页 | 八、健全票据业务激励考核机制 | 第46-48页 | (一) 建立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6页 | (二) 制定票据业务考核办法并推动实施 | 第46页 | (三) 引入激励机制,改革工资分配办法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