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决定权的分配与制衡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逮捕决定权概述 | 第14-27页 | 一、逮捕决定权概念之界定 | 第14-16页 | 二、逮捕决定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20页 | (一) 国外逮捕决定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二) 我国逮捕决定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三、逮捕决定权的应然功能 | 第20-23页 | 四、逮捕决定权与其他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 第23-27页 | 第二章 逮捕决定权分配与制衡的行使原则 | 第27-38页 | 一、法治原则 | 第27-30页 | (一) 逮捕决定权是法定的权力 | 第28-29页 | (二) 逮捕决定权行使主体的专门化和规范化 | 第29页 | (三) 被逮捕者享有法定的权利 | 第29-30页 | 二、公正原则 | 第30-32页 | 三、司法审查原则 | 第32-34页 | 四、谦抑原则 | 第34-35页 | 五、有效救济原则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域外逮捕决定权分配与制衡之比较法考察 | 第38-53页 | 一、基础理论上的考察 | 第38-43页 | (一) 分权理念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38-40页 | (二) 近现代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40-43页 | 二、具体制度及司法实践层面上的考察 | 第43-51页 | (一) 警察(申请)决定逮捕、羁押模式 | 第43-46页 | (二) 检察官中请、决定逮捕模式 | 第46-47页 | (三) 法官决定逮捕、羁押模式 | 第47-51页 | 三、域外启示录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逮捕决定权分配与制衡制度评析 | 第53-64页 | 一、我国现行逮捕决定权分配与制衡存在的问题 | 第53-61页 | (一) 检察院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53-59页 | (二) 法院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逮捕决定权分配与制衡制度的构思 | 第64-76页 | 一、取消法院对公诉案件的逮捕决定权,树立检察机关行使逮捕决定权的权威性 | 第66-67页 | 二、救济程序的两种维度设计 | 第67-70页 | (一) 当前视角下:设立人民监督员参与行使逮捕决定权的模式 | 第67-69页 | (二) 长远视角下:设立刑事司法审查庭,负责对被逮捕人的申诉进行司法审查 | 第69-70页 | 三、完善其它制衡机制的构思 | 第70-76页 | (一) 完善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机制 | 第70-72页 | (二) 未决羁押场所的中立化改造 | 第72-73页 | (三) 完善律师对侦查程序的制约机制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