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0. 导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逻辑安排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 第13-14页 |
· 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比较 | 第14-15页 |
· 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进行研究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1. 金融消费者和个人理财基本范畴的界定 | 第17-33页 |
· 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辨析 | 第17-26页 |
· 世界主要金融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 我国关于此问题的现状及争论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26页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范畴的界定 | 第26-33页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与分类 | 第26-27页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与发展 | 第27-28页 |
·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界定 | 第29-33页 |
2. 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财市场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实践及启示 | 第33-43页 |
· 美国对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实践 | 第33-36页 |
· 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 第33-34页 |
·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改革 | 第34-36页 |
· 英国对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实践 | 第36-38页 |
· 立法体系 | 第36页 |
· 监管机构 | 第36-37页 |
· 司法救济 | 第37页 |
· 其他救济方式 | 第37-38页 |
· 欧盟对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实践 | 第38-39页 |
· 金融消费者的分类及定义 | 第38页 |
· 规定了金融经营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 | 第38-39页 |
· 司法救济 | 第39页 |
· 日本 | 第39-40页 |
· 立法体系 | 第39-40页 |
· 金融监管机构 | 第40页 |
· 司法救济 | 第40页 |
· 启示 | 第40-43页 |
· 承认理财市场的金融消费者的地位 | 第40-41页 |
· 明确金融消费者与理财机构的信托法律关系,为理财产品提供者设置更多的义务 | 第41页 |
· 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落实对理财领域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 | 第41页 |
· 统一的功能性监管 | 第41-42页 |
· 注重对金融消费者自身的教育 | 第42-43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领域金融消费者保护所存问题分析 | 第43-51页 |
· 金融消费者保护乏力 | 第43-48页 |
· 金融消费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 | 第43页 |
· 金融消费者的实体权利得不到保护 | 第43-46页 |
· 个人理财业务中金融消费者的程序权利处于空置状态 | 第46-48页 |
· 我国理财市场分业监管的模式并不利于理财业务中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 第48-51页 |
· 有碍理财市场产品的创新 | 第48-49页 |
· 金融监管机构的行业保护性监管忽略了金融消费者的教育 | 第49-51页 |
4.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 第51-59页 |
· 在金融活动领域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行为原则 | 第51页 |
· 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51-54页 |
· 承认金融领域消费者的地位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 | 第52页 |
· 对金融消费者的具体权利进行规定 | 第52-53页 |
· 确定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与理财产品经营机构之间的信托关系 | 第53页 |
· 规定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 第53-54页 |
· 确定法律后果机制 | 第54页 |
· 以信托关系为基础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 第54-56页 |
· 完善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准入制度 | 第55页 |
· 细化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信托义务 | 第55-56页 |
· 建立多层次的权利救济体系 | 第56-59页 |
· 自我救济、行政裁判与司法救济方式相互配合补充,共同构成多层次、高效率的权利救济体系 | 第57页 |
· 完善诉讼救济途径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