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英文縮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第16-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病例选择及分组 | 第16页 |
·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22页 |
· 肝脏MRI扫描 | 第16-19页 |
· 设备和材料 | 第16-17页 |
· 扫描前准备 | 第17页 |
· 扫描方法 | 第17-18页 |
· 扫描范围及扫描序列 | 第17页 |
· 扫描步骤 | 第17-18页 |
· 图像后处理 | 第18-19页 |
· 分化程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19-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 标本来源 | 第20页 |
· 分化程度判断标准 | 第20-21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的步骤 | 第21-22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 第22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43页 |
· 肝脏磁共振成像表现 | 第23-24页 |
· MRI平扫表现 | 第23页 |
3.1.2. Gd-BOPT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表现 | 第23页 |
· Gd-BOPTA增强磁共振动态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形态 | 第23页 |
· Gd-BOPTA增强磁共振肝胆期强化表现 | 第23页 |
· Gd-BOPTA增强磁共振动态期及肝细胞特异期半定量参数 | 第23-24页 |
· HCC组及正常对照组Gd-BOPTA增强磁共振动态期TIC半定量参数及差异 | 第23-24页 |
· 肝细胞癌MRI平扫及Gd-BOPTA增强肝胆期癌组织/背景肝实质CNR | 第24页 |
· 病理分级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24-27页 |
· 病理分化程度结果 | 第24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24-27页 |
· CD34的表达 | 第24-25页 |
· VEGF与Ang-2的表达 | 第25页 |
· 肝细胞癌VEGF、Ang-2表达与MVD的关系 | 第25-26页 |
· 肝细胞癌分化程度与MVD的关系 | 第26-27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 第27-29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动态期TIC半定量参数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癌组织/背景肝实质CNR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 第28-29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与MVD、VEGF及Ang-2表达水平的关系 | 第29-43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动态期TIC半定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 第29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癌组织/背景肝实质CNR与MVD的相关性 | 第29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动态期TIC半定量参数与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动态期TIC半定量参数与Ang-2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 肝细胞癌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癌组织/背景肝实质CNR与VEGF、Ang-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第31-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8页 |
4.1. 钆贝葡胺评价HCC血管生成及分化程度的优势 | 第43页 |
4.2. 钆贝葡胺增强MRI动态期评价HCC血管生成的价值 | 第43-46页 |
· 钆贝葡胺增强MRI动态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其半定量参数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价值 | 第43-45页 |
· 最大上升斜率与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 第44页 |
· 最大下降斜率与肝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 峰值与肝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 第45页 |
· 最大对比增强率与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 第45页 |
· 肝细胞癌VEGF、Ang-2的表达水平与钆贝葡胺增强MRI动态期影像表现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意义 | 第45-46页 |
· 钆贝葡胺增强MRI肝胆期评价HCC分化程度的价值 | 第46-47页 |
· 钆贝葡胺增强MRI动态期与肝胆期结合在评价HCC血管生成与分化程度中的意义 | 第47页 |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综述 | 第5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