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1.1.1 国内开发区及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 | 第15-18页 |
1.1.2 国内开发区及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状况 | 第18-2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20-2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8-29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28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8-29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30-3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2章 开发区安全风险分析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32-41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2.1.1 系统工程 | 第32页 |
2.1.2 安全风险 | 第32-33页 |
2.2 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第33-34页 |
2.2.1 直接经验法 | 第33页 |
2.2.2 询问交流 | 第33-34页 |
2.2.3 现场勘查 | 第34页 |
2.2.4 资料查阅 | 第34页 |
2.2.5 检查表法 | 第34页 |
2.2.6 头脑风暴法 | 第34页 |
2.2.7 流程图法 | 第34页 |
2.2.8 系统风险辨识方法 | 第34页 |
2.3 风险分析方法 | 第34-38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34-36页 |
2.3.2 模糊综合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2.3.3 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2.4 安全风险管理及防控理论 | 第38-41页 |
2.4.1 安全风险规划 | 第39页 |
2.4.2 风险辨识 | 第39页 |
2.4.3 风险分析和评估 | 第39-40页 |
2.4.4 风险管控 | 第40-41页 |
第3章 开发区安全风险辩识和结果 | 第41-52页 |
3.1 开发区安全风险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应坚持的原则 | 第41-42页 |
3.1.1 系统性原则 | 第41页 |
3.1.2 全面性原则 | 第41-42页 |
3.1.3 整体性原则 | 第42页 |
3.1.4 层次性原则 | 第42页 |
3.1.5 相关性原则 | 第42页 |
3.1.6 科学性原则 | 第42页 |
3.1.7 预测性原则 | 第42页 |
3.2 辨识的程序 | 第42-43页 |
3.2.1 编制风险类型清单 | 第42-43页 |
3.2.2 风险描述 | 第43页 |
3.2.3 风险筛选 | 第43页 |
3.3 风险辨识范围 | 第43页 |
3.4 风险辨识的内容 | 第43-51页 |
3.4.1 常态化安全风险 | 第43-50页 |
3.4.2 非常态化事件风险 | 第50-51页 |
3.5 区域安全风险因素辨识结果 | 第51-52页 |
第4章 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2-71页 |
4.1 建立指标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 第52-53页 |
4.1.1 系统性原则 | 第52页 |
4.1.2 目的性原则 | 第52页 |
4.1.3 代表性原则 | 第52页 |
4.1.4 独立性原则 | 第52页 |
4.1.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52-53页 |
4.2 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 第53-55页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5-67页 |
4.3.1 区域安全总体规划指标A | 第55-57页 |
4.3.2 事故灾难指标B | 第57-62页 |
4.3.3 环境安全风险指标C | 第62-65页 |
4.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指标D | 第65页 |
4.3.5 工业卫生事件风险指标E | 第65-66页 |
4.3.6 社会安全事件风险指标F | 第66-67页 |
4.3.7 非常态化事件风险指标G | 第67页 |
4.4 本课题不涉及的其他指标(公共安全设施风险指标) | 第67页 |
4.5 指标体系的专家评议 | 第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71页 |
第5章 安全风险分析计算 | 第71-97页 |
5.1 层次分析法 | 第71-80页 |
5.1.1 构造风险判断矩阵 | 第71-76页 |
5.1.2 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方法 | 第76-77页 |
5.1.3 组合权重计算及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结果 | 第77-80页 |
5.1.4 层次分析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页 |
5.2 模糊综合分析 | 第80-82页 |
5.3 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 | 第82-92页 |
5.3.1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分析 | 第82-86页 |
5.3.2 中石油四川德阳销售公司宝峰油库重大危险源分析 | 第86-92页 |
5.4 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定量计算 | 第92-96页 |
5.4.1 网格定义 | 第93页 |
5.4.2 个人风险 | 第93-95页 |
5.4.3 社会风险 | 第95-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安全对策研究 | 第97-108页 |
6.1 规划阶段的安全对策研究 | 第97-100页 |
6.1.1 区域总体规划安全对策 | 第97-99页 |
6.1.2 区域安全风险综合管控对策 | 第99-100页 |
6.2 事故灾难防范对策 | 第100-107页 |
6.2.1 交通事故防范对策 | 第100-101页 |
6.2.2 公共设施设备事故安全对策 | 第101-102页 |
6.2.3 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对策 | 第102-104页 |
6.2.4 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 第104-105页 |
6.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措施 | 第105页 |
6.2.6 工业卫生事件风险防范措施 | 第105-106页 |
6.2.7 社会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 | 第106页 |
6.2.8 非常态化安全事件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106-107页 |
6.3 对策措施效果分析 | 第1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附录1 风险分析指标权重系数计算过程 | 第116-131页 |
1.1 目标层P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 | 第116-118页 |
1.1.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16-117页 |
1.1.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17-118页 |
1.2 区域安全总体规划指标A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18-119页 |
1.2.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18页 |
1.2.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18-119页 |
1.3 事故灾难指标B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19-120页 |
1.3.1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19-120页 |
1.3.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0页 |
1.4 环境安全风险指标C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0-121页 |
1.4.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0-121页 |
1.4.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1页 |
1.5 工业卫生事件风险指标E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1-122页 |
1.5.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1-122页 |
1.5.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2页 |
1.6 社会安全事件风险F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2-123页 |
1.6.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2-123页 |
1.6.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3页 |
1.7 整体功能布局合理性指标A1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3-125页 |
1.7.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3-125页 |
1.7.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5页 |
1.8 区域安全风险综合管控能力指标A2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5-126页 |
1.8.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5-126页 |
1.8.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6页 |
1.9 交通事故风险指标B1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6-127页 |
1.9.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6-127页 |
1.9.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7页 |
1.10 公共设施设备安全风险指标B2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7-129页 |
1.10.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8-129页 |
1.10.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29页 |
1.11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指标B3的权重系数计算 | 第129-131页 |
1.11.1 单位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计算 | 第129-130页 |
1.11.2 一致性指标检验 | 第130-131页 |
附录2 美丰化肥公司液氨储罐泄漏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 第131-136页 |
2.1 液氨球罐泄漏事故假设情景 | 第131-132页 |
2.2 液氨泄漏速率及泄漏量计算 | 第132-136页 |
2.2.1 管道泄漏量 | 第132页 |
2.2.2 储罐破裂泄漏 | 第132页 |
2.2.3 毒物扩散泄漏模型的选择 | 第132-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