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研究背景 | 第7页 |
2.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1-13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一、农村家庭伦理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第13-18页 |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内涵界定 | 第13-16页 |
1.“新农村”建设的含义与内容 | 第13-14页 |
2.农村家庭伦理的含义与特点 | 第14-15页 |
3.“新农村”建设中家庭伦理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农村家庭伦理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第16-18页 |
1.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页 |
2.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 | 第16-17页 |
3.有利于形成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的家庭小环境 | 第17页 |
4.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中道德新风尚的形成 | 第17页 |
5.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综合目标的实现 | 第17-18页 |
二、“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农村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8-24页 |
(一)“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农村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尊老孝老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18-19页 |
2.家庭暴力现象屡禁不止 | 第19页 |
3.邻里关系淡漠且渐行渐远 | 第19页 |
4.父母缺乏家庭道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 第19-20页 |
5.家庭成员道德价值判断标准错误 | 第20页 |
(二)“新农村”建设所面对的农村家庭伦理的问题原因 | 第20-24页 |
1.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缺少舆论监督和法制保障长效机制 | 第20-21页 |
2.城乡之间及不同农村家庭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第21-22页 |
3.农村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 | 第22页 |
4.农民家庭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淡薄 | 第22-23页 |
5.农民自身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不高 | 第23-24页 |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路径 | 第24-30页 |
(一)优化新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社会环境 | 第24-25页 |
1.健全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法制保障 | 第24页 |
2.加强社会道德舆论的有效监督 | 第24-25页 |
3.开展农村家庭道德新风尚宣传 | 第25页 |
(二)夯实新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经济基础 | 第25-27页 |
1.增加农村家庭收入 | 第25-26页 |
2.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 第26-27页 |
3.营造公平发展氛围 | 第27页 |
(三)提高新农村家庭伦理建设主体的素质 | 第27-28页 |
1.加强农民道德伦理教育 | 第27页 |
2.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 第27-28页 |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8页 |
(四)挖掘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文化资源 | 第28-30页 |
1.开展传统文化进万家读书活动 | 第28-29页 |
2.从传统“家训”文化中汲取营养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附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日照市W镇为例 | 第31-35页 |
(一)树立典型,创设家庭伦理建设的优美环境 | 第31-33页 |
1.“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 第31-32页 |
2.“和谐家庭”评选活动 | 第32页 |
3.“家庭美德标兵”评选活动 | 第32-33页 |
(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新农村家庭伦理建设主体的素质 | 第33-35页 |
1.“孝老之星”评选活动 | 第33页 |
2.“好婆媳”评选活动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