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基本概念介绍及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评析 | 第7-15页 |
(一)行政公益诉讼相关概念 | 第7-9页 |
(二)客观诉讼概念与特征 | 第9页 |
(三)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评析 | 第9-15页 |
二、客观诉讼理论和行政公益诉讼 | 第15-22页 |
(一)客观诉讼理论和域外实证法制度考察 | 第15-17页 |
(二)我国借鉴客观诉讼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 第17-22页 |
(三) 小结 | 第22页 |
三、客观诉讼理论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相关问题的作用 | 第22-34页 |
(一)确定行政公益诉讼和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可兼容部分 | 第22-23页 |
(二)奠定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身份职权的法理基础 | 第23-26页 |
(三)对诉前程序的设置和作用予以特殊规定——以吉林伊通河治理检察建议为例 | 第26-28页 |
(四)以客观标准制定起诉条件 | 第28-29页 |
(五)扩充启动行政诉讼二审的方式 | 第29-34页 |
(六)小结 | 第34页 |
四、我国检察机关举证实践对传统客观诉讼理论的丰富 | 第34-44页 |
(一)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规定 | 第34-36页 |
(二)我国检察机关举证问题相比域外客观诉讼的特殊性 | 第36-38页 |
(三) 检察机关立案阶段证明责任被强化 | 第38-39页 |
(四) 客观诉讼视角下的检察机关庭审阶段举证问题评析 | 第39-44页 |
(五) 小结 | 第44页 |
五、关于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建议 | 第44-50页 |
(一) 以客观诉讼理论协调行政公益诉讼和普通行政诉讼程序关系的原则 | 第44-45页 |
(二) 立法层面的完善建议 | 第45-47页 |
(三) 司法解释层面的完善建议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