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青年思政教师 | 第9页 |
· 教师条件性知识 | 第9-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关于思政教师知识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关于条件性知识的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设计与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新疆普通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 第17-30页 |
·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7页 |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19页 |
·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掌握总体情况 | 第17-19页 |
· 新疆普通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0页 |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20页 |
· 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的差异分析 | 第20-22页 |
· 族别差异分析 | 第22页 |
· 年龄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 教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 学历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 毕业院校差异分析 | 第25-26页 |
· 职称差异分析 | 第26-27页 |
· 入职前是否接受过条件性知识培训的差异分析 | 第27-30页 |
3 新疆普通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获得途径调查分析 | 第30-41页 |
· 不同途径对发展条件性知识的重要性总体分析 | 第30-34页 |
· 教师获得新的教学方法的途径分析 | 第34-35页 |
·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的获得途径分析 | 第35-36页 |
· 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的获得途径 | 第36-37页 |
· 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的获得途径分析 | 第37-39页 |
· 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的获得途径分析 | 第39-41页 |
4 研究结论与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 新疆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整体掌握水平不高 | 第41-43页 |
·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缺乏对条件性知识理论层面的深入了解 | 第42页 |
·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缺乏将条件性知识应用到教学中的意识 | 第42-43页 |
· 师范类高校毕业的青年思政教师在条件性知识掌握上没有显著优势 | 第43-44页 |
·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前培训中缺乏对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培训 | 第44页 |
·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建构条件性知识的渠道较少 | 第44-45页 |
· 高校兼任青年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掌握不如专任教师 | 第45-46页 |
5 对策建议 | 第46-52页 |
· 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 第46-47页 |
· 加大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46页 |
· 加强制度保障,规范高校思政教师条件性知识标准 | 第46-47页 |
· 高校层面 | 第47-49页 |
· 高校创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补充条件性知识 | 第47页 |
· 加强对青年思政教师进行分层职前和职后培训的力度 | 第47-48页 |
· 应拓宽多样化的条件性知识学习渠道和扩充学习资源 | 第48页 |
· 师范类高校应该加大条件性知识课程的建设 | 第48-49页 |
· 教师自身层面 | 第49-52页 |
· 加强自主学习条件性知识的意识 | 第49页 |
· 增强反思意识和不断完善自身条件性知识 | 第49-50页 |
· 增进教师之间研讨交流和教学探究 | 第50页 |
· 从高校教学研究中发展条件性知识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附录一 | 第53-57页 |
附录二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