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联播》环境新闻探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二、环境新闻概述 | 第15-22页 | (一) 环境新闻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 环境新闻的特性 | 第17-19页 | · 采编过程的调查性与报道内容的科学性 | 第17-18页 | · 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与报道内容的复杂性 | 第18页 | · 受众参与的公众性与报道宣传的公益性 | 第18-19页 | (三) 环境新闻的功能 | 第19-20页 | · 描述展现功能 | 第19页 | · 科普教育功能 | 第19页 | · 舆论监督功能 | 第19-20页 | · 整合表意功能 | 第20页 | (四) 环境新闻的电视传播 | 第20-22页 | 三、《内蒙古新闻联播》环境新闻内容分析 | 第22-43页 | (一) 样本选定与分析类目构建 | 第22-25页 | · 样本选定 | 第22-24页 | · 分析类目构建 | 第24-25页 | (二) 环境新闻报道数量变化分析 | 第25-27页 | (三) 环境新闻报道议题分析 | 第27-31页 | · 议题数量统计 | 第27-29页 | · 议题变化趋势分析 | 第29-31页 | (四) 环境新闻报道倾向分析 | 第31-34页 | · 报道倾向统计 | 第31-32页 | · 中性倾向的环境新闻 | 第32-33页 | · 正面倾向的环境新闻 | 第33页 | · 负面倾向的环境新闻 | 第33-34页 | (五) 环境新闻报道形态分析 | 第34-37页 | · 报道形态统计 | 第34-35页 | · 消息 | 第35页 | · 专题报道 | 第35-36页 | · 系列报道 | 第36页 | · 新闻背景 | 第36-37页 | (六) 环境新闻线索来源分析 | 第37-40页 | · 新闻线索来源统计 | 第37-38页 | · 官方渠道获得的环境新闻 | 第38-39页 | · 记者发掘采访的环境新闻 | 第39-40页 | · 民间提供线索的环境新闻 | 第40页 | (七) 环境新闻整体特征分析 | 第40-43页 | · 报道数量稳定,着眼角度科学 | 第40-41页 | · 议题选取既重公益性,又重服务性 | 第41页 | · 客观报道事实,态度不偏不倚 | 第41-42页 | · 报道形态多样,以单条消息为主 | 第42页 | · 民间提供线索多,人文色彩浓重 | 第42-43页 | 四、《内蒙古新闻联播》环境报道原则和方法 | 第43-54页 | (一) 环境新闻的报道原则 | 第43-48页 | · 扩展新闻落点 | 第43-44页 | · 唤醒环保意识 | 第44-46页 | · 强调人文精神 | 第46-48页 | (二) 环境新闻的报道方法 | 第48-52页 | · 强调新闻背景以发挥教育功能 | 第48-50页 | · 注重新闻细节以突出表意功能 | 第50-51页 | · 连续性和全面性并重以提升影响力 | 第51-52页 | (三) 环境新闻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 难以兼顾内容的专业性与表达的通俗化 | 第52页 | · 监督调查类报道尚未突破浅层次批评的樊囿 | 第52-53页 | · 受众依然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 | 第53页 | · 缺乏对环境事件的言论和态度 | 第53-54页 | 五、进—步完善《内蒙古新闻联播》环境新闻的几点建议 | 第54-57页 | (一) 有效提升环境新闻的专业化程度 | 第54-55页 | (二) 为环境保护做好监督者、宣传员和调研员 | 第55页 | (三) 倡导公民新闻以实现传受平衡 | 第55-56页 | (四) 以言论和态度扩大环境新闻影响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