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 技术轨道理论 | 第10-14页 |
· 主导设计理论 | 第14-17页 |
· 评介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的主体构成及复杂适应系统特性分析 | 第20-37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及汽车动力主导设计的界定 | 第20-23页 |
· 技术轨道及主导设计的界定 | 第20-21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及汽车动力主导设计的界定 | 第21-23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四主体构成模型 | 第23-34页 |
· 技术主体 | 第23-28页 |
· 经济主体 | 第28-30页 |
· 能源主体 | 第30-32页 |
· 政策主体 | 第32-34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的复杂适应系统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的 NK 模型 | 第37-49页 |
·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37页 |
3.2 NK 模型方法简介 | 第37-41页 |
3.3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的 NK 模型 | 第41-48页 |
· 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 主体间上位关系的说明 | 第42-45页 |
3.3.3 NK 模型矩阵的确定 | 第45-46页 |
· 算法设计及程序编译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内在演化规律分析 | 第49-77页 |
4.1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 NK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63页 |
4.1.1 主体形态配置发生变化(以 k=0000 和 k=0013 结构为例) | 第49-54页 |
4.1.2 主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以全部 35 种结构类型为例) | 第54-63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内在演化规律分析 | 第63-75页 |
· 基于主体形态配置变化的汽车动力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分析 | 第64-69页 |
· 基于主体结构类型变化的汽车动力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分析 | 第69-75页 |
· 汽车动力技术轨道演化过程中的主导设计 | 第75页 |
· 政策建议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7-78页 |
· 总结 | 第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 A 35 种结构类型的汽车动力技术轨道 NK 模型矩阵 | 第85-94页 |
附录 B 35 种结构类型的汽车动力技术轨道 NK 模型算法 | 第94-118页 |
附录 C 以 k=0013 为例的汽车动力技术轨道 NK 模型运算程序 | 第118-12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