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木质素概述 | 第12-14页 |
· 木质素的来源与结构 | 第12页 |
·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 第12-13页 |
· 木质素生物降解的意义 | 第13-14页 |
· 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的种类 | 第14-15页 |
·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及其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种类 | 第15-16页 |
· 木质素单体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及其降解机制 | 第16-18页 |
· 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及其降解机制 | 第18-19页 |
· 碱木质素的降解及其降解机制 | 第19页 |
·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机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2-3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菌株及主要培养基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 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 | 第23页 |
· 菌株B-8不同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生长定量实验 | 第23-24页 |
· 菌株B-8形态观察 | 第24页 |
· 菌株B-8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24页 |
2.2.7 菌株B-8基因组提取、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及分析 | 第24-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 木质素降解菌的初步筛选 | 第25-26页 |
· 菌株B-8的生长定量实验 | 第26页 |
· 菌株B-8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26-28页 |
2.3.4 菌株B-8的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Cupriavidus sp.B-8对木质素单体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31-47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 菌株及主要培养基 | 第31-32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3.2.4 木质素单体化合物浓度对Cupriavidus sp.B-8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3.2.5 Cupriavidus sp.B-8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的降解 | 第32-33页 |
3.2.6 Cupriavidus sp.B-8阿魏酸降解机制的研究 | 第33页 |
· 液相分析 | 第33页 |
· 紫外分析 | 第33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页 |
· GC-MS分析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3.3.1 木质素单体化合物浓度对Cupriavidus sp.B-8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Cupriavidus sp.B-8对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的降解特性 | 第35-37页 |
3.3.3 Cupriavidus sp.B-8对阿魏酸降解机制 | 第37-44页 |
3.3.4 Cupriavidus sp.B-8降解阿魏酸的途径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Cupriavidus sp.B-8对碱木质素的降解及其机制研究 | 第47-61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菌株及主要培养基 | 第47-48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8页 |
· 培养条件 | 第48页 |
4.2.4 不同浓度碱木质素对Cupriavidus sp.B-8生长的影响 | 第48页 |
4.2.5 Cupriavidus sp.B-8碱木质素的降解 | 第48页 |
· COD测定 | 第48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 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测定 | 第49页 |
· GC-MS分析 | 第49-50页 |
· 降解的微观过程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3.1 不同浓度碱木质素对Cupriavidus sp.B-8生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Cupriavidus sp.B-8对碱木质素的降解 | 第51-52页 |
4.3.3 Cupriavidus sp.B-8碱木质素降解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4.3.4 Cupriavidus sp.B-8酶活的测定 | 第54-55页 |
4.3.5 Cupriavidus sp.B-8碱木质素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 | 第55-58页 |
4.3.6 Cupriavidus sp.B-8碱木质素降解的微观过程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