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的解读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8
页 | 绪论 | 第8-14
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
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
页 | · 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3
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3-14
页 | 1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 | 第14-27
页 | · 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终结 | 第15-19
页 | · 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17
页 | · 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 第17-19
页 | ·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3
页 | ·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内涵 | 第19-21
页 | ·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特征 | 第21-23
页 | ·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意义 | 第23-27
页 | ·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 | 第23-25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 第25-27
页 | 2 以实践思维方式解读"以人为本" | 第27-37
页 | · "以人为本"的传统理解 | 第27-30
页 | · 中国哲学中的"以民为本"思想 | 第27-29
页 | · 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 第29-30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人"的涵义 | 第30-32
页 | · "现实的人"的基本属性 | 第31-32
页 | · "现实的人"本质上是实践的 | 第32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中"为本"的释解 | 第32-33
页 | · "以人为本"中"为本"的"本体"涵义 | 第32-33
页 | · "以人为本"中"为本"的"本位"涵义 | 第33
页 | · "以人为本"中"为本"的"本根"涵义 | 第33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蕴含的内在关系 | 第33-37
页 |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4-35
页 | · 人与社会的关系 | 第35
页 | · 人与人的关系 | 第35-37
页 | 3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37-43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内含的方法论意义 | 第37-40
页 | ·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 | 第37-38
页 | ·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展开过程 | 第38-39
页 | · 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历史中展开的 | 第39-40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意义 | 第40-43
页 | · "实践的人"为社会文明程度创造物质条件 | 第40-41
页 | · 实践思维方式要求"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 | 第41
页 | · 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人自身的解放、改变来实现 | 第41-43
页 | 结束语 | 第43-44
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
页 | 致谢 | 第47-48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