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 国内外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文献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 提出了健全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的建议 | 第21页 |
· 提出了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政策范围的建议 | 第21-22页 |
第2章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4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内容 | 第22-23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 | 第24-25页 |
· 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的内容 | 第24页 |
· 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政策价值理论 | 第25-27页 |
· 政策价值理论的内容 | 第25页 |
· 政策价值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第3章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现状 | 第27-50页 |
·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27-36页 |
·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实行劳动保险时期1949-1978) | 第27-29页 |
·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建立与探索时期(1978-1999) | 第29-32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调整和完善时期(2000年以来) | 第32-36页 |
·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构成 | 第36-38页 |
·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基金筹集政策 | 第37-38页 |
·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基金筹集政策 | 第38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内容 | 第38-41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城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内容 | 第38-39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内容 | 第39-41页 |
· 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内容 | 第41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 政策不统一 | 第41页 |
· 政策可操作性差 | 第41-42页 |
· 政策不对等 | 第42-43页 |
· 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低 | 第43-44页 |
· 政策效果与价值取向不一致 | 第44-45页 |
·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范围小、收支难平衡 | 第45页 |
· 社会保障基金覆盖面扩大存在困难 | 第45-46页 |
· 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问题的原因 | 第46-50页 |
· 政策主体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认识不足 | 第46-47页 |
· 政策部门条块分割严重 | 第47页 |
· 政策执行、监督不力 | 第47-48页 |
· 新旧两种社会保障模式间转制成本挤压 | 第48页 |
· 政府责任缺位 | 第48-50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50-56页 |
· 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引介 | 第50-53页 |
· 瑞典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引介 | 第50-51页 |
· 德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引介 | 第51-52页 |
· 美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引介 | 第52-53页 |
· 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第53-56页 |
· 完备的政策体系 | 第53-54页 |
· 相互匹配的政策内容 | 第54页 |
· 强化立法 | 第54-56页 |
第5章 完善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具体建议 | 第56-64页 |
· 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政策的原则 | 第56-57页 |
· 普适性与重点性相统一原则 | 第56页 |
·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原则 | 第56-57页 |
· 深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改革 | 第57页 |
·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税改革 | 第57-58页 |
· 加快制定流动人口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政策 | 第58页 |
· 健全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 | 第58-59页 |
· 健全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 | 第58-59页 |
· 规范和鼓励个人储蓄养老的健康发展 | 第59页 |
· 消除身份差异,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 | 第59-60页 |
· 强化基金管理,提高基金的增值能力 | 第60-61页 |
· 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 第60页 |
· 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 第60页 |
· 有效整合基金,实现全国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 | 第60-61页 |
· 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 | 第61页 |
· 调整基金筹集渠道,化解养老保障的隐性债务和"空账"问题 | 第61-62页 |
· 适当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提高个人账户在养老金方面的替代率 | 第62-63页 |
· 加快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立法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