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环境激素概述 | 第11-12页 | · 环境激素的危害 | 第11-12页 |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 | 第12页 | · 活性污泥及其微生物群落对NPnEO的降解 | 第12-16页 | · 活性污泥法 | 第12-13页 | · 活性污泥指标 | 第13-15页 | · 活性污泥对NPnEO的降解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NPnEO及其生物降解 | 第19-25页 | · NPnEO的结构和性质 | 第19-20页 | · NPnEO的初级生物降解 | 第20-22页 | · NPnEO的最终生物降解 | 第22-23页 | · NPnEO的生物降解途径 | 第23-24页 | · 降解NPnEO的微生物 | 第24-25页 | 第3章 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其对NPnEO的降解 | 第25-37页 | ·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装置 | 第25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内容及步骤 | 第26-27页 | · 活性污泥培养 | 第26页 | · NPnEO的降解 | 第26-27页 | · 实验检测项目及方法 | 第27-28页 | · 水质指标检测 | 第27-28页 | · 活性污泥状态的检测 | 第28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7页 | · 活性污泥培养阶段 | 第28-32页 | · NPnEO降解阶段 | 第32-37页 | 第4章 降解NPnEO的活性污泥中优势菌群的检测 | 第37-59页 | · 实验中采用的16S rDNA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 第37-46页 | · 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38-39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 第39-43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技术 | 第43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 第43-45页 | · PCR产物克隆技术 | 第45页 | · DNA测序及微生物分类鉴定 | 第45-46页 | ·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53页 | · 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46页 | · 样品中DNA的粗提、检测与纯化 | 第46-47页 | · PCR扩增 | 第47-48页 | · DGGE分析 | 第48-50页 | · 16S rDNA片段的克隆 | 第50-52页 | · 测序及后续分析 | 第5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 取样条件 | 第53页 | · 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53-55页 | · PCR扩增结果 | 第55页 | · DGGE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 部分优势菌群的16S rDNA片段测序结果及入库比对 | 第58-59页 | 第5章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 | 第59-71页 | · 实验中应用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 第59-62页 | · 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 探针选择 | 第60-61页 | · 荧光染料 | 第61页 | · 显色和检测 | 第61-62页 | · 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6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 FISH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FISH所用试剂 | 第63-66页 | · FISH结果检测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 样品的选取 | 第66页 | · FISH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第6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