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
页 |
ABSTRACT | 第3-8
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
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
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1
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
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
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
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1-12
页 |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及特点 | 第12
页 |
三、数据收集 | 第12-13
页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13-14
页 |
第二章 旅游流:概念、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14-25
页 |
第一节 旅游流及其内容 | 第14-17
页 |
一、旅游流概念的界定 | 第14-15
页 |
二、旅游流的特征 | 第15-16
页 |
三、旅游流的简单构成 | 第16-17
页 |
第二节 旅游流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17-22
页 |
一、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 | 第17
页 |
二、旅游流客源市场研究 | 第17-18
页 |
三、旅游流的体系理论 | 第18
页 |
四、旅游流的运动模型 | 第18-22
页 |
第三节 由现有旅游流运动模型引发的对大连国内旅游流的思考 | 第22-25
页 |
一、大连国内旅游流运动模型的模拟 | 第22-23
页 |
二、两种旅游目的地:节点型旅游目的地和终点型旅游目的地 | 第23-25
页 |
第三章 大连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规律的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25-46
页 |
第一节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 第25-32
页 |
第二节 大连国内旅游流相关属性特征 | 第32-36
页 |
一、来连国内游客的主要客源地 | 第32-34
页 |
二、来连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 第34-36
页 |
第三节 大连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规律分析 | 第36-43
页 |
一、来连旅游流以两地间旅游流为主,省内两地间旅游流突出 | 第36-38
页 |
二、串连大连的多节点旅游流形态分散,但地域特征明显 | 第38-39
页 |
三、来连旅游者七成以上是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较少 | 第39-40
页 |
四、国内旅游流在大连的持续时间 | 第40-43
页 |
第四节 大连作为终点型旅游目的地的中微观旅游流分析 | 第43-46
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6-53
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6-47
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7-53
页 |
一、加强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实施多元化旅游产品战略 | 第47-48
页 |
二、区域大联合的大旅游发展战略 | 第48-50
页 |
三、采取适时有效的营销策略,加强大连旅游地的宣传促销 | 第50-51
页 |
四、完善终点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优化大连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 | 第51-53
页 |
附录 | 第53-59
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
页 |
后记 | 第62-63
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3
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