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关文献 | 第13-16页 |
1.2.2 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的相关文献 | 第16-17页 |
1.2.3 基于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的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相关文献 | 第17页 |
1.2.4 应用矩阵进行融资策略选择的相关文献 | 第17-18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2 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理论概述 | 第21-27页 |
2.1 企业融资策略的种类与特征 | 第21-22页 |
2.1.1 企业融资策略的类别 | 第21页 |
2.1.2 不同融资策略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 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1 宏观经济环境 | 第22页 |
2.2.2 中观行业特征 | 第22-23页 |
2.2.3 微观企业特质 | 第23页 |
2.3 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3.1 生命周期理论与阶段融资 | 第24-25页 |
2.3.2 代理理论与融资限制 | 第25-26页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融资次序 | 第26-27页 |
3 基于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融资策略选择的二维矩阵构建 | 第27-36页 |
3.1 企业融资策略选择的目标导向及矩阵构建思路 | 第27-30页 |
3.1.1 目标导向: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的二维目标 | 第27-28页 |
3.1.2 构建思路:波士顿矩阵法 | 第28-30页 |
3.2 融资策略选择二维矩阵模型的建立 | 第30-34页 |
3.2.1 可持续增长衡量指标:可持续增长率 | 第30-31页 |
3.2.2 价值创造衡量指标:经济增加值 | 第31-32页 |
3.2.3 矩阵模型的构建 | 第32-34页 |
3.3 矩阵各象限融资策略的具体选择 | 第34-36页 |
3.3.1 价值创造现金短缺象限的融资策略选择 | 第34-35页 |
3.3.2 价值创造现金剩余象限的融资策略选择 | 第35页 |
3.3.3 价值减损现金剩余象限的融资策略选择 | 第35页 |
3.3.4 价值减损现金短缺象限的融资策略选择 | 第35-36页 |
4 同仁堂融资策略选择分析:基于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二维矩阵的视角 | 第36-63页 |
4.1 同仁堂基本情况 | 第36-40页 |
4.1.1 同仁堂公司概况 | 第36-38页 |
4.1.2 同仁堂融资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4.2 同仁堂融资现状分析 | 第40-47页 |
4.2.1 内源融资分析 | 第40-42页 |
4.2.2 外源融资分析 | 第42-47页 |
4.3 同仁堂可持续增长与价值创造二维矩阵模型的构建 | 第47-58页 |
4.3.1 同仁堂可持续增长指标的计算 | 第48-51页 |
4.3.2 同仁堂价值创造相关指标的计算 | 第51-56页 |
4.3.3 同仁堂二维矩阵的建立 | 第56-58页 |
4.4 同仁堂各象限融资策略的现实选择分析 | 第58-63页 |
4.4.1 价值创造现金短缺象限的融资策略现实选择分析 | 第58-59页 |
4.4.2 价值创造现金剩余象限的融资策略现实选择分析 | 第59-60页 |
4.4.3 价值减损现金剩余象限的融资策略现实选择分析 | 第60-61页 |
4.4.4 价值减损现金短缺象限的融资策略现实选择分析 | 第61-63页 |
5 矩阵应用的结论以及有效性评价 | 第63-66页 |
5.1 同仁堂矩阵应用分析的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5.1.1 同仁堂充分利用内源融资 | 第63页 |
5.1.2 同仁堂应关注资金链风险 | 第63-64页 |
5.1.3 同仁堂应合理利用股权融资 | 第64页 |
5.1.4 同仁堂可适当增加长期负债 | 第64页 |
5.2 矩阵应用的有效性评价 | 第64-66页 |
5.2.1 契合企业各阶段发展特点 | 第64-65页 |
5.2.2 快速定位,为企业融资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 第65-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