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的意义与可行性 | 第12-17页 |
(一)研究性学习相关范畴的诠释 | 第12-14页 |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 第12-13页 |
2.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依据 | 第13页 |
3.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第14-15页 |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第14页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第14-15页 |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 第15页 |
4.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 第15页 |
(三)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 第15-17页 |
1.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的特征高度一致 | 第15-16页 |
2.初中学生具备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心智和能力 | 第16-17页 |
3.校本课程建设为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实验平台 | 第17页 |
二、研究性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可持续发展”单元教学为例 | 第17-26页 |
(一)围绕新闻展开的新闻追踪调查——短程研究性学习 | 第17-20页 |
(二)围绕问题展开的专题调查研究——中程研究性学习 | 第20-22页 |
(三)依托社团展开的小课题研究——长程研究性学习 | 第22-26页 |
三、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 第26-33页 |
(一)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研究性学习的题目选择困难 | 第26-27页 |
2.调查研究过程受到诸多限制 | 第27页 |
3.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 第27页 |
4.学生有畏难情绪 | 第27-28页 |
5.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难予评价 | 第28页 |
(二)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8-30页 |
1.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过程缺乏系统指导 | 第28-29页 |
2.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阻力 | 第29页 |
3.初中学生自身能力存在不足 | 第29页 |
4.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三)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对策 | 第30-33页 |
1.建立研究性学习资源库 | 第30-31页 |
2.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 第31页 |
3.对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进行培训,给予政策鼓励 | 第31页 |
4.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进行有效指导,弥补学生能力的不足 | 第31-32页 |
5.完善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